有哪些婚后不到半年就被杀的亲王妃的故事?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公主是受到万千宠爱的。平日里,她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生活极其幸福。不知道她羡慕多少民间女子。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这样,但有两类公主不在其中。一类是亡国后的公主,一类是惯于“亲吻”外国人的公主。前者的情况不言而喻,后者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用唐代两位“亲秦”公主——方毅公主和静乐公主的经历来做一个解释。

叮当公主和方毅嫁给了番邦,结果很悲惨。

关于方毅公主的身份,各种史书说法不一。据《旧唐书》记载,她是唐玄宗的孙女。根据唐惠典、子同治简和元规,她被称为玄宗的侄女。据《新唐书》记载,她又成了宫女。考虑到中原王朝亲近外族的惯例,方毅公主的身份很可能是皇族,与玄宗并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同理,叮当公主的身份也是如此。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唐朝国力极强。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军事实力,在东亚、中亚、漠北等地进行长途投送和大规模兵团作战,李靖、、苏、薛、王忠嗣等一大批名将、帅将率军出征。几乎每一场战斗都是必须的,无数的国家被摧毁。似乎只有汉唐才能达到“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目的。

唐朝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往往采取“和亲”政策。

按说,这么霸道的表现,对付外敌入侵,只要动动手柄,动动马蹄就能对付。没必要把自己的美送到荒郊野外,以“亲密”的形式拉拢对方。令人惊讶的是,越是强大的朝代,越是积极推行“亲亲相隐”政策的实践者,就像汉朝和唐朝一样。四外野蛮人太多,抗命不定。如果单靠武力解决太耗费精力和国力,送美女和财物比较靠谱。

于是,天宝四年(745年)三月,玄宗在得知东北两夷(契丹和同源,历史上常并肩作战)归顺的消息后,再次祭出“亲亲”政策,拉拢其首领,将公主许配给王李延冲,将静乐公主许配给契丹首领李怀杰(“三月,侄儿杨为公主,嫁给王李延冲。”见《资治通鉴》卷215)。

两位公主虽然不想接吻,但毕竟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

在那个皇权决定一切的时代,玄宗拿着一张圣旨把两个风华正茂的美少女送到范浜,他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征求她们的意见。两位公主虽然没出过远门,但也知道长城又苦又冷,和两位蛮王住在一起没有幸福可言。万一哪天他们再造反,很可能成为“祭旗”的道具。于是,两位公主接到圣旨后,痛哭无助,却不肯上路。

然而,毕竟很难违反帝国秩序。在家人的苦口婆心劝说下,两位公主最终走上了“亲婚”之路,一步一步流泪,天天流血。历史上没有记载叮当公主的情绪反应。然而,在离开长安之前,方毅公主写了一首名为《虚池驿屏》的诗,以表达她内心的悲伤和无奈,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黯淡生活的悲伤。真的很血泪,现在读起来还是很难过:

结婚离开家乡很难。圣恩周远道而来,相视而泣。

砂塞面,边边角粉残留。我的心脏怎么了?他期待着长安。

方毅公主在离开前写了一首诗,倾诉了她的辛酸。

从长安到东北的路程有3000里。尽管两位公主希望这是一次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的旅行,但她们还是在几个月后到达了长城,并依令嫁给了两位蛮族国王。婚后生活苦不堪言。两位公主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以泪洗面,只能靠“期待有朝一日长安”的愿景养活自己,继续卑微地活在世上。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就连这最后的幻想也很快被扑灭,变成了我老公剑下的幽灵。

原来,此时在平陆、范阳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多次无故侵占Xi、契丹民族的领土,掠夺两个民族的财物和人民,为的是激起对方造反,好让自己下车讨伐他们。当李怀杰和李延冲心生怨恨的时候,他们知道没有办法上诉到法院。他们干脆联合起来举旗造反,和唐朝又相见了。那是宝四年(745年)九月,距离玄宗结婚只有半年。

两位蛮族国王最终反叛,杀死了叮当公主和方毅。

正式起兵前,两位蛮王将静乐公主和方毅公主押到三军面前,砍下头颅“祭旗”,以示与唐朝决裂,鼓舞士气(“安禄山欲以边功攻城,数次入侵Xi、契丹。Xi、契丹各杀公主造反,鲁山谋破之。”引用同上)。可怜的两位公主,半年没来,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在外国成了鬼。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