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简介及历史现状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皇家园林。现状是园内保留了部分建筑遗址、园林景观、石刻,供游客参观、了解、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沧桑。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蕲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建于康熙、雍正末年。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北郊的长春园北园赐给第四子雍正帝,并命名为圆明园。雍正年间,皇帝开始扩建圆明园,模仿故宫中轴线的对称形状,将中轴线向南延伸,修建宫殿区,并开辟大宫门。
后来逐渐向北、东、西修建亭、阁、楼、榭等部分,直至圆明园达到5200亩,包括150多个景点,规划为“仙山城堡图”的鹏岛瑶台,囊括了苏州的诸多景点,杭州西湖的十个景点也被复制到圆明园。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已经成为纪念公园,向世人展示这段历史。园内保留了一些建筑遗址、园林景观和石刻,供游客参观、了解和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沧桑。
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游客可以看到大水法、园影关、澎岛瑶台等著名景点的遗址,以及西洋楼、九曲桥、浏阳文英等园林景观。同时,圆明园遗址公园也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段历史。
圆明园的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蕲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建于康熙晚期和雍正时期。圆明园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方园林建筑风格。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例如,在长春花园的北端,有一组欧洲风格的花园,包括由意大利传教士和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的西方建筑。大量的建筑材料都是精雕细刻的石头,主要景点都安装了各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