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的历史演变
齐初,佛教高僧邵隐居于此,习禅。在黄龙读书后,在山房里讲了《无量寿经》这本书,深得邵和尚的推崇,因为房子是献给寺庙的。也是齐永明的第七年。后来的和尚郎大师是辽东人,在辽东被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和尚的解释,法朗的老师跟随,他们的学习受益匪浅。先是邵和尚在此山上造像未果,其子遂其志,与禅师一起在西峰石壁上造了无量寿佛和二菩萨,均高三尺余。
梁朝大同时,齐王和诸王也吝啬于在千佛岩建造大大小小的佛像。
隋仁寿元年,隋文帝在八十三州建佛塔,以江州栖霞寺为头。
到了唐代,改名为功德寺和栖霞寺,一个隐士。唐代寺庙繁盛,与泰州的国会寺、荆州的玉泉寺、济州的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和尚鉴真第五次穿越东方失败,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住在这里。
南唐时,栖霞寺重建,改名为苗银寺。
宋代改名普云寺、栖霞寺,颜银崇报佛寺、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故又称虎穴山)。
明洪武五年(1372),改名栖霞寺。明末清初,云谷觉郎二师重修。
清朝乾隆皇帝五次南巡时在栖霞设宫,受益匪浅。
清末,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栖霞寺毁于战火,太平天国后变得萧条。
民国初年,诗人和尚来金山稍作复兴,终未尽成。后来和尚用水泥修了几千块佛石,佛头被抹得扭曲变形,让人藏马。自解放以来,政府非常重视这座著名的寺庙。1919栖霞寺重建。
1963期间,中日两国各界人士共同举办了隆重的活动,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日本佛教界向中国出借了一尊鉴真和尚的塑像,以表对这座寺庙的敬意。
1966年,四次激烈的叛乱中,佛像大多被毁,僧人四散四方,数千尊佛岩头像被毁。在军队的保护下,神庙没有被摧毁,幸运的是,鉴真的雕像完好无损。中国佛教堂供奉了一尊鉴真像,作为中日世代友好的纪念。未来如何保护这样一座千年古刹,也是盖它的责任,这将勾勒出栖霞寺的兴衰。
1979,修复后对外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书写重建栖霞寺碑文,总结介绍了栖霞寺从65438年到0500年的历史。
1983 165438+10月,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在栖霞寺成立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1984年9月,栖霞山佛学院从19省43座寺庙招收56名僧人,在此学习两年,系统学习十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佛教历史、三部佛教经典、诸子学说、五蕴学说、悟性唯30论、戒律、汉语、历史、地理、时事政策、外语。
1986年7月,第一届毕业生毕业,一部分进入中国佛学院深造,一部分回到原寺庙从事寺庙教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