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守墓人依然存在。这个职业是怎么衰落的?

古代人特别相信风水,认为祖坟风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后代的幸福。普通人会尽力找一个好地方埋葬他们的祖先。

皇陵风水更多的是关系到龙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皇帝背后的财富和荣耀,这是我们当代人公认的?钱是身外之物。生命到底有没有带来死亡?不同,古人坚信风水好有利于投胎富贵之家,财富在他们面前是不够的。死后还要带一堆值钱的陪葬品进棺材,以便死后继续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所以在古代朝代,帝王陵墓都要大修。一般皇帝在去世前百年后会自己选择安息之地,不惜人力财力修建地下宫殿,煞费苦心设计防止盗墓的机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安排专人世世代代守护帝王陵墓,以此来守护陵墓。

清朝比较特殊,因为女真起源于关内,顺治只入关统一中原一次,所以努尔哈赤、皇太极、爱新觉罗的祖坟都留在了关外,分别是盛京三陵,抚顺的清永陵(努尔哈赤祖先和父亲的陵园),沈阳的福陵(努尔哈赤陵园)和赵陵园(皇太极陵园),入关后的皇帝则葬在唐山的清朝。

清朝的守墓人群体也在入关前后发生了变化。入关前的守墓人是谁?国家亲戚叔叔的后代?听起来很奇怪。你在说谁?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叔侄的后代,跟皇族血缘最近的人,盛京三陵的守墓人,基本上都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叔侄的后代。

清永陵和福陵的守墓人主要来自努尔哈赤叔叔的后代?希塔拉,阿姨的后代?萨斯喀彻温省和伊尔根乔罗什省;昭陵的守陵人加了叶的拉拉,皇太极的叔叔的后裔,乌拉那拉,他的婶婶的后裔,还有乌拉瓜尔贾。

清朝入关后,顺治葬在清东陵,雍正葬在清西陵。关内皇陵格局已定,守陵之人也成了艾辛吉奥罗家族的后裔。第一个看守宗室陵墓的人是雍正十四弟尹贵。雍正对对手是相当黑心的,但尹贵毕竟是奶同胞,所以被派去守墓,饶他一命。

据推测,守陵人之所以从父辈的亲戚变成了艾辛乔罗的后代,是因为入关前艾辛乔罗的后代数量不多,可用的都在战场驰骋,所以守陵就交给了最亲近的外戚。进入中原后,艾辛焦罗家的后代人丁兴旺,由他们自己保管祖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毕竟皇陵环境艰苦,和外界没有可比性,尤其是那些养尊处优的皇族子弟。

1912年,玉龙太后出面代表溥仪宣布退位,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荀皇帝的退位,和平地把中华大地从一场战争的苦难中拯救了出来,也为清朝皇室带来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第一项“清帝退位后优待条件”,第四条:清帝太庙陵寝永久供奉,中华民国政府酌情设置警卫。所以在溥仪退居故宫的日子里,他祖先的帝王陵墓都是由国民政府看守的,守墓人的薪水自然是由国民政府支付的。连修建光绪皇帝陵墓的费用都答应付出代价。

1924年,冯玉祥无视国民政府的优惠条件,强行将溥仪等皇族成员驱逐出故宫,之后又修改了优惠条件。一切都变了,除了?清朝的祠堂陵寝会一直有人祭拜,由民国酌情派警卫保护?一个都没变,可见冯玉祥这样的人对祖坟还是心存敬畏的。

可惜在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你在台上唱我也没用。清朝皇陵脱离清朝皇室控制后,护墓大臣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会认真看守。就连艾辛吉欧罗的后代后来也守护着皇陵,朝廷监管不力,难免会向祖上借点钱过日子,何况外人驻守。因此,从内部盗窃并与外部人员一起出售陪葬品是很常见的。1928年,孙殿英公然炸清陵,盗走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溥仪和其他满清皇族只能在祖先的坟墓被盗时抗议。清朝死了,怎么会有守墓人存在?

最后溥仪没有葬在皇家陵墓里,只好睡在清陵的墙外,不会再有护墓人了!

现在清朝的五大皇陵都成了开放景区,守护皇陵,传承文化的责任就交给景区的工作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