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考还有一周。政治史应该背什么?

关于中考政治的知识考点: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最实用)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表现(现实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科技水平和人民文化素质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不够完善。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其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基于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场是什么?

①是兴国之要。

②是中国富强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如何?

(1)是国家的基础;

②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8.改革开放的地位如何?

(1)是强国之路;

②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什么?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要原因:

(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⑤支持和鼓励伟大的民族精神。

11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哪些?

①主题班会;(二)调查报告;

(3)演讲比赛;(4)征文比赛;

⑤手抄报鉴定。

12.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①问卷调查;②网上调查;

(三)查阅图书资料;4次实地考察。

13.主题班会有哪些步骤?

(1)主持人致开幕词,宣布班会开始。

②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被邀请上台发言。

⑤老师总结,提出希望和要求。

6.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14、调查步骤:①拟定主题,将成员分组;(2)开展调查行动;③总结、交流和讨论调查结果;(4)写出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第二,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

15.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6.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17,国有经济地位如何?

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8,公有制经济地位如何?

(1)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9.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什么?

鼓励、支持和引导

21.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依据:①基本国情;②社会主义性质。

22.中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基本国情;②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23.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

24.谁拥有我们国家的所有权力?人民

25.中国的权力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6.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全国人大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中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0.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1)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树立民族平等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三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③积极宣传中国的民族政策。

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⑤热心帮助在校少数民族学生。

(2)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或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⑤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⑥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3.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4.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5.实现祖国统一的原则(前提和政治基础)是什么?一个瓷器。

36.坚信台湾省可以回归祖国的理由(有利条件)是什么?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②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7.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②培养爱国情怀,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③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台方针政策;④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8、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39、“四尊重”政策的现状: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是创造财富最重要的资源。

(4)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40、实施“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1)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生成。

(3)有利于社会财富创造的一切源泉充分流入。

(4)人民生活将越来越富裕,国家将越来越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保持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