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的历史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庙原为东魏时期修建的大庄妍寺。北齐天宝二年(551),高阳捐建开化寺,又称开化寺,从山上凿刻佛像,修建上下两寺,称为“大石窟第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原名“石窟”,位于上寺。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年)建大佛阁,改名“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在晋阳,改名开化寺。咸庆五年(660),唐高宗的李治和武则天来到并州,参拜开化寺和桐梓寺的佛像。他们“敬而望之,叹而惊叹,舍珍宝、财物、衣服”,让并州巡抚窦贵“迅速而郑重地准备圣容”,“开辟龛前,使之宽大”。武则天和李治回到都城长安后,过了两年,皇帝的内廷做了两件袈裟,派使者费送他们到并州,给他们两个大佛造像的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首饰熠熠生辉,“五色光照崖、洞、烛、山”和“道观千千万人看”在宾引起轰动。当唐武宗摧毁大佛时,大亭子年久失修,但大佛并未受损。唐末二年(895),晋王李克用耗尽河东之力,五年花费三十万元重修大佛阁。五代后二年九四五年,北平王刘知远留京(晋阳),建佛阁。这次重建的庄严亭楼高五层,每层13棵树,26个房间,共130个房间。200英尺高的大佛被盖在里面,这表明了展馆的规模。元末(1368),寺庙倒塌,佛像头部脱落,佛像下部被山上的碎砖瓦、泥石覆盖。明洪武十八年(1385),前寺由晋王朱重修,名为霍克基。800年出类拔萃的“西山大佛”已被埋没600多年。

自北齐刻佛开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有铭文,如重修、扩建、游览、编年史等。除了前寺址的五代碑刻已移至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