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动的研究历史

早在公元前14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对太阳黑子有了直观的记录,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代表了什么。直到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卡林顿观测并记录了一个黑子区的大爆炸,黑子之谜才逐渐揭开。于是,科学家开始真正研究太阳黑子,发现它们的平均活动周期是11年。

太阳活动变化的最长记录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关于太阳黑子的第一次记录大约是在800年前的中国,最古老的描述性记录大约是1128。1610年,天文学家开始用望远镜记录太阳黑子及其运动。最初的研究集中在本质和行为上。然而,直到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太阳黑子的物理性质,因此观测仍在继续。在17世纪和18世纪,研究受到太阳黑子数量少的阻碍,但现在被认为是太阳活动低潮延长的时期,被称为蒙德极小期。在19世纪之前,有足够长的数值记录来推断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1845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亨利教授和史蒂文·亚历山大教授利用热电堆观测太阳,证实了太阳黑子的辐射低于周围区域的太阳表面;后来观察到太阳光点发出的辐射高于平均值。

大约在1900年,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太阳活动与地球上天气的相关性,特别是查尔斯·格里利·阿布特(Charles grilli Abt)的工作,他领导了史密森尼天文物理天文台(SAO)对太阳辐射变化的观测。他的团队必须从发明测量太阳辐射的仪器开始。后来当了骚氏* * *,在智利卡拉马建立了太阳天文台,弥补了威尔逊山天文台数据的不足。他在273个月的周期中发现了27个周期的谐波,包括7,13和39个月的模式。他通过城市每月的天气记录寻找天气之间的相关性,比如温度变化和降雨量匹配或反对太阳活动的趋势。随着树木学的发展,瓦尔多·s·格洛克(Waldo S. Glock)等科学家注意到了现有记录中树木生长与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并根据长达一个世纪的太阳常数变化推断出在千年尺度上存在类似的年代学变化。

统计研究表明,天气气候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已有百年历史,数据可以追溯到1801,当时威廉·赫歇尔注意到小麦价格与太阳黑子记录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他们现在正在与从地面网络收集并由气象卫星观测的数据进行高度密集的全球比较,以便综合或观察研究太阳变化的影响如何在地球气候系统中传播的详细过程,和/或强制建立气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