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运总督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大运河建成以来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运皇粮?。国家官员从与河流相关的省份收集米粒,并沿着大运河运到北京的贸易枢纽通州,因此大运河也称为漕河,运输的米粒也称为“曹亮”。

因为元朝的大改造,运河越来越直。在此基础上,明朝进一步疏浚运河,大运河的水运价值迅速提升。大运河贯通后,为了保证其随时畅通,运河航道的管理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景泰二年(1451),明朝的运粮出现了问题,无法按时运粮进京。有鉴于此,中央决定设立漕运总督一职,专职管理。

第一代漕运总督由时任副都使王琦兼任,主政淮安。明代漕运总督不仅督促参与漕运的各省按时运粮进京,还监督运河航道的管理和维护。此外,漕运总督还有凤阳等地总督的权力。

明朝成化七年(1471)十月,鉴于运河堵塞,朝廷任命刑部左侍郎王澍为河道总督,驻地山东济宁,负责运河的管理和维护。此后,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一直掌管运河事务。

但明代的漕运巡抚、河长大多时候都不是固定官职,只有在必要时才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出京监督漕运或河道管理,具有临时派遣的性质。

到了清代,朝廷对京杭大运河越来越重视,管理进一步加强。顺治元年,中央正式将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纳入官制。两任总督的职级都是正二等,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由兵部侍郎或都察院副巡抚兼任。所以漕运总督、河运总督,大多和地方总督是一个级别的。官帽均饰红宝石,绣袍饰九蟒五爪,辅衣饰仙鹤。

但是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年薪只有180两白银,年薪略高,约15200到32000两。

漕运总督有巡粮、管粮、知行等官职。河督到甘龙后,定为道、厅、汛期三级管理机构,各级都有河、判官等官职。这两个总督管辖的军队分别称为曹彪和贺彪。

清代,由于黄河泥沙淤积严重,水患频发,运河管理难度加大,任务艰巨。随后的变化是朝廷越来越重视河督一职,河督权力上升,逐渐超过漕运总督。

有时候连河长也可以代理水运。但同时,由于运河的复杂性,管理和维护起来并不容易,所以河长的危险系数要高于漕运长。咸丰五年(1855),由于山东境内黄河入海改道,大运河堵塞严重,航运价值下降,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随后他们的职务相继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