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凯下山村有哪些独特的古道风光和历史故事?

今天的文章是关于我在浙江小县城华凯发现的一个千年古村落。

这里有山有水,但仔细看这景观就大不一样了。

老规矩,先说重点。

1

刚到村口的时候,就被这个物件吸引住了。

其实我是走了才想起来的。这个村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高架桥?。在此之前,我以为那是只存在于漫画中的风景。

夕阳西下之际,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一个三尺高的孩子,缓缓走上了细长的木桥。很快,他路过一位年轻的母亲。从远处看,桥面上只剩下一根线,悬在空中。我战战兢兢地看着,人们自然悠闲地走着,怀里抱着一个婴儿。

这个小山村每隔几百米就建一座这样的桥。桥面好像是木板加竹子,走在上面很稳。半米粗的木棍?八个?字形排列,桥面抬高,支撑在河边或浅水石上,或芦苇丛中,空中高如一层楼。

我去其中一座桥体验了一下,发现桥面其实有一米左右宽,但是两边没有遮蔽物,经验不足。就像过独木桥,颤巍巍的走了十几米,我急忙往回走。

从对面看,可以看到三辆绿皮火车车厢,好像是一个景点。在河对岸照张相。马车衬着远山,倒映在水面上。从远处看也很有趣,很文艺。至于是用作餐厅还是供客人拍照,就不清楚了。

2

这里是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下山村,从杭州出发,200多公里,车程3个多小时。当我进村沿着路走的时候,我开始不由自主的边走边拍。只见村妇们赤脚在小溪里洗着纱布,溪水清澈见底,路边晒着庄稼。

昔日霞山漕运繁重。据说这条河里曾经有过漂浮竹筏的辉煌历史。我和坐在桥边的老人们聊天,只感叹世事浮华三十年,往日不再繁华。珍惜现在,把握明天。

每天傍晚是下山村最忙的时候,车水马龙,其乐融融。

在路上,我选择了一家小店,花1.5美元买了一瓶矿泉水。店主陶醉在手中的牌里,根本不在乎我的码扫没扫,钱到没到。我去牌桌拍照,没人注意我的相机,我却一脸愤怒。

但这是浙江,千年古村不化妆,而且是全天然的?金山银山?即使养在闺房里,也很难割舍,村里人都习惯了。

古村落总会发现一些独特的风景,这里也有一些。

走进村里狭窄的石板路,可以看到院落重叠。昔日的高门大户如今斑驳沧桑,但过梁和窗台上精美的砖雕和木雕依然历历在目。古巷幽深,两边房屋众多,围墙很高。

仔细看墙,发现其实是鹅卵石做的,有层次感,很精致。沿路望去,有两栋房子是最别致的。

其中一个有一面面向马路的墙,是用更宽的鹅卵石砌成的?装修?,正如我们在盖楼发布的?瓷砖?,铺开整个门面;

还有一户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鹅卵石,从房子的地基到墙顶垂直竖起,密密麻麻地建起了院墙。但是,看到街角的新鲜青苔,旧痕上的新绿,沾染了岁月的沧桑,却让人感到一丝惬意。至今,这里还保留着起源于明代的浙西山居的原貌。虽然有新的水泥建筑,但对旧物没有太多的人为破坏。这是什么?穿越感?为这次江南乡村之行增添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下山村很受摄影师和画家的欢迎,曾是央视编导的外景地。开化县位于浙江最西部,毗邻安徽,甚至与江西接壤,所以这里的建筑融合了浙皖赣三地的风格。霞山的古民居群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其中,艾敬堂尤为珍贵。

由霞山十三孙孙所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相传太平天国起义时,这房子被人放了火,但烧不着,一时被称为奇迹。更神奇的是,这个院子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木支撑,却没有蚂蚁或蜘蛛诞生,至今无人能解。

浙江下山村有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和竹马。?高跷?然后呢。竹马?,是民间表演的两种形式。高跷是要绑上一米多高的木脚走街串巷,而竹马则要求演员穿上五颜六色的竹马,穿着戏曲服装表演。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它们在浙江的许多古镇村落中并不少见,但将它们组合成一种舞蹈的下山村,却是浙江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踩高跷的竹马起源于唐朝。从1400开始,每逢元宵节、春分、冬季至日等重要节日,下山村就张灯结彩,装扮成民间武将、医生的表演者,在锣鼓声中表演高跷劈腿、翻筋斗等一系列复杂高难度动作。?踩着高跷的舞者?是霞山庙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