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我们讲一个历史故事。有人能给我讲一个4分钟左右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吗?
1930年秋,红四方面军从古田到江西展开游击战。次年2月,红四军解放永丰、乐安等县。6月,闽西、赣南红军集结,组成红一军团。6月22日,红军从兴国进攻樟树。
7月22日,部队从永丰出发,经峡江柳园,经那布、乐门、上麦斜,到达新干县齐村,当天下午2时到达龚家村。部队分别驻扎在麦斜、水陆坑、老上地。指挥部设在龚家村。毛泽东住在龚怀福家里(现为他的故居)。这里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怀夫的妻子误以为红军是国民党的军队。她又惊又怕,赶紧把五只老母鸡关进鸡舍。
当毛泽东看到这个老妇人的行为时,她知道她被国民党军队吓坏了。于是他和蔼地解释道:“老人家,没关系。你的鸡不需要藏起来。我们不会要你的。”
这位老妇人没有听清毛泽东同志说的话(事实上,她一点也不明白),但她仍然关了她的鸡。匆匆忙忙,已是深夜,五只鸡只找到四只,一只也没抓到。那天晚上,怀府的妻子没有睡好,生怕鸡丢了。
第二天早上,老婆婆起来,看到自己已经捡起来,里里外外扫得干干净净,用过的门板和草都熨好贴好了。另一只鸡围着鸡舍里的四只鸡叫。她干脆把鸡从笼子里放出来,撒了一把粮食,数了五只鸡,点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嘴唇都动了。
后来怀夫的老婆把这事告诉了大家,龚家村几乎都知道了。附近老上和中增村的老表亲也在讲这个故事。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
吴建平
(作者是中国数学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学生数学》主编。他曾两次带领中国国家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我长期阅读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籍,尤其是他用笔名“井”写的文字。不过,我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1989,当时我受四川省数学学会邀请,去峨眉山教奥数教师培训班。在业余时间,他听了张老师的一堂课。他对小学老师说“鸡和兔子住在同一个笼子里”,印象深刻。他确实有“啊哈,灵机一动!”感,处理方法是流行而奇妙的。
张先生的经历并不简单。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调到新疆时当过中学老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过少年班,担任过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也许正是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和这段经历,让他成为国内最了解、最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著名数学家之一。张先生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席。
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深受青少年好评的数学科普作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张景中院士数学演讲集》应该是他的代表作。2002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州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一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全国近600家出版社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一等奖仅有3部,张先生的《院士数学讲座画册》获得一等奖。
数学家形成一个群体,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思维习惯。张老师把这叫做“数学家的眼光”,这是一个很好的提法,非常平等,容易接受。数学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这种不同的视野和视角,而不是别的。中小学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和欣赏数学家眼光的机会和环境,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数学家之眼》通过一系列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简单问题”,展示了数学家如何从这些常见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出发,逐步深化、分析、挖掘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深刻规律。使读者理解数学家的思想和做事、看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数学的深刻透彻,可以达到一般讨论所不能达到的地步;也显示了数学家对真理的追求。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并慢慢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张先生一直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为建立几何定理机器可读证明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用通俗生动的方式介绍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的思想和方法,并传达给更多的人。几何定理的力学证明的理论基础是“消元点法”,简称面积。几何建筑是由美丽的小屋组成的。欧几里得选择了一个入口和一条穿过每个小屋的小路。在《新概念几何》中,张老师试图带着大家选择另一个入口,走一走,换一种方式逛一逛。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先生对平面几何的情有独钟,在整理几何体系时也可以看出他的独到见解。二十年前,张先生提出了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面积法”。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很多中学师生掌握,在解决数学奥数题上优势尤为明显。平面几何在人类理性思维训练中的意义是独特的,有点像体育运动中的体能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要反复练习发球、接球、削球、抽球等实用基本功,但也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举重、跑步、耐力等不那么“立竿见影”的有用功夫。只有身体素质好,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打好比赛。
我们应该真诚地感谢张先生的书和他为普及数学所做的工作。真希望有更多的“张景中”关心、支持、践行这件事,中国出现几个马丁·加德纳式的人物!
张景中院士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包括:数学家的眼睛,新概念几何,帮助你学习数学,漫谈数学(新)和数学与哲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