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罗士信是什么样的?

在隋唐评书故事中,罗士信是秦琼的义兄。他生来就有神力。他是隋唐四猛之首。绰号“当代萌本”,做了一把大铁枪。他有一个罕见的对手,与李元霸作战。但他生性愚笨,攻打扬州宫时中了圈套,被乱箭射死。以上是评书故事里的情节,但罗士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旧唐书》《新唐书》里都有传记。那么历史上的罗士信是什么样的呢?

据记载,罗士信出生于距今600年左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关于他的家庭背景没有明确的记录。有人说他是罗毅的儿子,但没有证据,只是猜测。613年,隋末爆发农民起义。、左、孟让等人攻打祁县,祁县防守张须陀,带兵出战。

当时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要求参军。张须陀见他身材矮小,对他说:“你连盔甲都不会穿,怎么打仗?”罗士信大怒,立即穿上重甲,挂了两壶箭,然后飞身上马。张须陀见他如此气魄,十分高兴,准许他随军出征。

不久,张须陀与起义军在渭水交战。双方刚排完阵,罗士信手拿长矛冲进敌阵,杀了几个人,砍头一个人。他拿着长矛巡视阵列,起义者吓得不敢动。张须陀乘势而上,发动进攻,粉碎了敌人。在追敌的过程中,罗士信把他杀死的每一个人的鼻子都割了下来,最后以鼻子的数量奖励他。张须陀叹服,把自己的战马送给罗士信,留在身边。

过了一会儿,张须陀奉命讨伐下邳附近的义军罗。当时,鲁有10多万人,而张须陀只有1万人。双方对峙数十年,张须陀决定采取退兵诱敌之计,需要将领带兵偷袭敌营。此行十分凶险,也只有罗士信和秦主动邀请他们。最终秦、罗烧敌营寨三十余处,攻张须陀,破起义军。岳明只带了几百骑兵逃走了。

从那以后,罗士信每次战斗都跟着张须陀。杨迪皇帝杨光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使者前去吊唁,并请画家画出张须陀和罗士信的战阵,交给民政部。

虽然张须陀、罗士信、秦等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隋末的农民起义却是如火如荼。616年,李密、翟让在大海寺之战中杀死张须陀。秦和罗士信带着余忠去见隋将军裴。不久,他们随裴投降瓦岗军,并于隋末加入农民起义军。

此后,罗士信奉命攻打王,因伤势严重而被俘。王非常欣赏罗士信的才华,对他很好,和他睡觉。618年,王大败李密,得到太渊镇等瓦岗军将领。他对待罗世鑫比以前差了,罗世鑫很不满意。后来,王的侄子王道勋看中了罗士信的战马,向他索要。罗士信拒绝了,但王把马牵走,送给了王道勋。

619年,唐与郑(王建立的政权)交战,王命罗士信攻古州,罗士信乘机引千余人投奔唐。大喜,任命罗士信为陕西路行军总管,派他去对付王。

之后罗士信围攻前进堡,守军不但不投降,反而辱骂罗士信。罗士信派人找来一些妇孺,来到千金堡,假装:“我们是杜东来加入总经理的。”他故意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座宝藏城堡!”然后匆匆离开。守军以为罗士信走了,就派兵追赶。罗士信埋伏在路边,冲入堡内,将堡内守军全部击毙。621年,王投降,平定洛阳,罗士信为江州大将军、护国公。

622年,李世民率军攻克河北的刘黑闼。刘黑闼重兵围城,唐军三路援军失败。李世民担心卫戍司令王君廓守不住,就问将领们:“谁愿意代替王君廓去守城?”罗士信挺身而出,率领二百人入城。此后,刘黑闼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而唐军却因为大雪无法增援,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

刘黑闼很珍惜罗士信的才华,希望他投降,但罗士信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时年22岁。当李世民得到罗士信被杀的消息时,他非常悲伤,下令赎回他的尸体。罗士信生前与裴仁济关系很好。裴被杀后,罗士信出钱将裴父子安葬在北江山,并说:“希望死后葬在此墓旁。”李世民遵照罗士信的遗愿,将他安葬在裴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