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如何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选择优秀的合作供应商。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供应商可以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如果选择了错误的供应商,企业就会面临产品质量风险、供应风险、财务风险甚至企业生存风险。因此,在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之初,就要做好供应商选择评价,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企业生产规模、R&D技术能力、价格成本分析、综合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在确定为合格供应商之前,需要进行样品确认、小批量或批量验证、供应商多维度现场考察等程序。从企业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为避免采购风险过度集中,原则上一种物料至少要有三家合格供应商,特殊情况下,如果物料只有寡头供应商,则由采购决策委员会确定。
(3)多渠道控制采购价格。采购价格是影响采购成本的最直接因素。在控制通道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比三家:对于采购的物资,采购实施部门或采购人员必须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询价比价,比价的物资质量相同,供应商具有可比性。通过制度约束规定采购人员不能“相匹配”。货比三家虽然不能完全保证市场最低价,但不具有可比性。2.遵循历史最低价原则:对于已经采购的物资,在每个采购合同周期(一般为一年)结束前,必须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和采购批次数量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最低价”的方法,将之前的采购价格与当前的采购报价进行对比:按照价格不高于质量、不低于之前合作的原则确定供应商。3.加强价格的日常分析和管理。日常价格管理应充分调查和收集有关采购市场的信息。企业的采购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就要充分重视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和价格趋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指派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形成定期的调研报告。
(4)完善采购内控机制。虽然采购过程中的环节并不十分复杂,但其中涉及的风险却是巨大的。基于上述考虑,内控管理层还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的具体规定,梳理了采购的主要流程,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内控管理和监督对采购实施部门、采购人员和采购流程的要求,建立健全自身的内控机制,制定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和控制措施,涵盖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和验收等整个供应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