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民族习俗有哪些?

满族风俗

满族的生育习俗与汉族基本相同,但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生育习俗中保留了满族的一些独特习俗。

满族人信奉萨满教,所以三十了还没有孩子,就要找萨满求孩子。女性怀孕有很多禁忌。不准坐锅碗瓢盆、窗台、碾桌,不准参加别人的婚礼,不准伺候祖宗。在孩子出生前,请萨满向佛托的母亲祈祷。产房不能位于西屋公司。生孩子的时候炕上要铺草,孩子一出生就叫“落草”。如果宝宝是男孩,在门的左侧挂一个弧形(树枝呈拱形,中间插一根羽毛作为箭头),如果是女孩,在门的右侧挂一个红布。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要请孩子多、身体好的女人第一次喂他,这叫“挤奶”。然后,第三天,给孩子洗澡:用槐树枝和艾叶的水给孩子洗澡,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用姜片和艾叶擦拭宝宝的身体,用新布蘸茶擦拭宝宝的牙龈,让宝宝哭喊着求好运,这就是所谓的“响盆”。用一根葱打宝宝三下,意思是“一打巧,二打巧,三打明”。孩子出生后的第七天,要把他抱到摇车里,这一天叫“登车日”。摇车,又称休闲车。“喂孩子,吊孩子”是关东“三怪”之一。开车带孩子方便又安全,这是狩猎生活遗留下来的传统。孩子一个月大后,要做“满月”,挂上长生锁,下车取名;一百天结束,娘家给一百个馒头,叫“蒸(增)百岁”,给一百块钱,叫“百岁钱”。满族人有扁头睡的习俗,即让婴儿仰面躺着,枕头里放小米或高粱,每个都是“睡头”。时间长了,后脑勺就变扁了。孩子到一岁的时候,有一个“抓周”的礼物,用来测试孩子未来的志向。以前满族人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想给他挂猪牙,让孩子身体健康,早点死。孩子五岁前,必须“喜神”(家族祭祀)。这一天,杀鸡做蛋糕,祭祀祖先。

满族的另一个习俗是“换锁”。孩子出生时,挂在门外的弓箭和红布会在满月后收回,绑在孩子的绳子上,放在西墙的孩子书包里。在向佛陀的母亲献祭祈福时,萨满将后代拉到院子里的柳树下,萨满用柳枝洒向孩子们,以驱除邪灵。然后,把儿童绳上的彩线穿在孩子身上,三天后,拿回来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因为彩线俗称“锁线”,所以俗称“锁变”。

满族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俗称“满人礼”。满族先民的古老习俗有尊老、敬老、好客、守信等美德,并接受儒家思想,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形成了一套复杂而严格的礼仪。

尊敬长辈是满族的传统美德。鲁豫的老人会低头问“赛音”(满语是“好”的意思)。平日请小安三天,大安五天。

请用满语称呼大安为“大千儿”和“埃拉达拉米”。动作是:先刷箭袖,袖头垂下,左膝向前弯曲,右腿向后弯曲,头部和上身微微前倾,左手紧贴身体,右手垂下。

问小安是打招呼,也就是退下打招呼。女子行礼时,双腿平行站立,双手曲膝,双膝微曲,呈半蹲状,俗称“半蹲”。过去在满族贵族家庭,晚辈每天向长辈拜年,称为“定省”,分为“省晨”和“晚安”。

抱腰礼是满族人的大礼,也叫抱见礼。敬礼时,敬礼者右腿抓住第一级台阶,双手张开,左膝着地,双手环抱着受礼者的腰,头部轻轻靠在受礼者的胸前,受礼者微微弯腰,双手轻抚施礼者的头部。

同行者见面时,会碰碰肩膀以示亲近,俗称碰肩。

鞠躬礼是满族人的大礼,也叫“磕头”。通常在重要、庄严的场合表演,有擦袖、跪拜、磕头等动作。祭祖烧香要敲三下,拜见皇帝要敲三下。

拉拉仪式是满族女性常见的仪式。一般两个同龄的女性见面时,会牵着手互相打招呼,这叫“拉拉礼”。

抚鬓礼是满族妇女在拜见公婆、客人、长辈时赠送的礼物。敬礼时,女子用右手手指从眉间到鬓角触摸额头三次,然后点头目视。

满族有重视小姑子的习俗,满族未婚少女在家庭中地位很高。

满族人慷慨好客。客人来了,热情招待,尽心尽力。东北人还是习惯成对上菜,也不避早。

在满族人聚居的地方,邻里和睦互助,恪守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