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1,陶丁英。
新石器时代陶是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陶器。1957陕西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制鹰鼎高35.8厘米,直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它的形状像一只站立的鹰,鼎口设置在它的背部和翅膀之间,巧妙地将鼎形器皿的特点与鹰的动物美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的陶丁英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是古代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瑰宝。2002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国(境)文物目录。
2.司母戊青铜鼎。
后母吴丁(原名司母戊丁),又名后母吴大方丁、后母吴芳丁。原1939三月河南安阳出土。这是商朝的或祖甲为祭祀他的母亲吴而做的。它是商周青铜文化的杰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武丁,因鼎内壁铸有“武丁”二字而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鼎身布满雷纹,四周雕有蟠龙、饕餮纹,体现了我国青铜铸造的超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后妈吴丁,当初是村民私挖的。因为太大了,为了防止日军抢走,重新进行了掩埋。1946年6月再次出土,存放于南京中央博物馆。1959年,青铜鼎从南京转移到北京,一直保存在新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3.陈丽。
李鬼,又名“王武正商鬼”、“周代天鬼”、“檀宫鬼”,是西周初年的青铜器。1976陕西省临潼县灵口镇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李禅桐身高28厘米,直径22厘米,体重7.95公斤。
尖刀小口,兽头两耳垂,肚垂,方座不断铸于圆下。器身及方座饰以饕餮纹,方座四角饰以蝉纹。这种方形青铜器最早见于西周早期。器内底铭文铸有4行33字,记录了甲子清晨的重大历史事件。
李潺是一种圆形双耳方座,是西周时期的新式样。李潺碑文的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制造者名叫“李”。他参加了与武王的战争,并在胜利后获得奖励。这件青铜器是为纪念他的祖先而铸造的。李潺是已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4、大锅。
大禹鼎又称二十三祀禹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具,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一件重器。1849出土于陕西省鄢县李村(今宝鸡市眉县长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嘉存)。1952收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境的文物。
“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来烹煮和贮藏肉类的器具,是古代重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大锅高101.9厘米,直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碑文291记载了周康王在周宗对圣旨的指示。《大禹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