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正大学是江西人的痛吗?
国立中正大学是江西人的痛。
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省太和县凌星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0年,教育部拨款一百万元法币给江西省政府,在太和凌星成立国立中正大学。大学的名字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命名的,即“要大中”。1940年9月,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国植物学之父”美誉的江西学者胡先苏博士被聘为会长。
从建校到1949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有着之前抗战的艰辛,也有内战的混乱。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郑达师生的勤奋努力,使郑达成功跻身民国一流大学之列,成为全国19国立大学之一,被视为民国时期发展最快的国立大学,许多学科在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6系: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院、工程学院、农学院。从65438更名为0949后,学校仍为国家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
1953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期间,国立南昌大学大部分学科和专业调整到中南部地区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14高校,师范部保留了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艺术7个学科。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大学,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为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院校。
同时,在江西,在国立南昌大学农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1962,江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转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
从此江西教育陷入低谷,至今没有起色。现在南昌大学没有继承衣钵,复兴国立中正大学的辉煌。南大(原名南昌大学)的简称也已被南京大学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