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博古个人生平和历史评价!?
博古(俄语“神”的音译),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中里英利的一个书香门第。
1924到1926,在老家江苏无锡编辑无锡评论。
1925 10加入中国* * *制作党。博古在入党前后开始写作和编辑。薄谷开来、王明、张闻天等人是留苏学生,与同时期的其他学生一起被称为“二八半布尔什维克”。
1926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
1930回国,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
4月,1931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后来,他担任临时中央局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
1934 1在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PSC),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委员会负责人。
1931 9月-1935 1 10月担任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1933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他和李德在进攻上奉行冒险主义,在防御上奉行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 10参加过长征。
1935遵义会议被解除最高领导职务。后来,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秦邦宪帮助周恩来和平解决Xi事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
1937年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同年,秦邦宪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即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蒋介石被迫同意。秦邦宪迅速安排他去营救出狱的潘子年、张汉夫等人。
1938年任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长、南方局组织部长。
1939 65438+10月7日,博古撰文《新华两周年》,陈述《新华日报》的宗旨:“本刊愿成为鼓励民族生存和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前进的号角。为了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本刊愿意描写一切被残暴的土匪、盗贼蹂躏的同胞的苦难,本刊愿意倡导后方人民支持抗战,参加抗战。”
1940年底,回到延安,继续担任新华社社长。
1941年后,薄谷开来在延安创办并主持了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并担任新华社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和解放区新闻机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延安整风期间,博古成为批判的对象。他的理论阵地和宣传阵地被迫交出,他也退出了七大政治局。
在中共七大选出的44名中央委员中,王明排在最后两位。
1942,17年3月,博古召开全社干部大会,查了十个月的报纸,列举事实,说明“没有打完仗的党报机关的责任全在我”。主编宋洋因肺病入院治疗,王实味的《野百合》发表在文艺专栏。博古忙得没时间看,报纸上的错误和问题他也全部承担责任。
博古任劳任怨,勇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不做任何解释,终于抓住了《我为主》党报的宣传擎天柱,提出把版面改成一版,二版国内,三版国际,四版副刊特刊。
另外建立了参考消息,仅供内部参考(四版,1942 12 1,是最早的参考消息)。
3月30日,1942,毛泽东与博古召开修改座谈会。薄谷开来首先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最后指示:“使用《解放日报》应该是各个机关的经常性业务之一。通过报纸传播一个部门的经验,可以促进其他部门的转型。今天要好好利用报纸整顿三风。”
1942 10 6月10日,博古在新华社得到消息,包围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突破了150万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包围,立即发给毛泽东参考。6月11日,毛泽东写了一篇题为《二战的转折点》的评论发给博古:“你看能不能当社论?”
这是解放日报5438年6月+65438年10月+2月的社论,也是世界上最早指出二战转折点的评论。在西方新闻界,3个月后,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外歼灭了德国法西斯精锐部队鲍里斯兵团30万人,被视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2年9月,中央决定解放日报也是西北局机关报后,博古撰写社论《党和党报》,第一次提出党报是“党的喉舌”。
1943年夏,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 *高潮,调集20万大军进攻延安。在准备军事反击的同时,中央决定先进行宣传反击。7月8日,头版整版刊登朱德总司令致蒋介石、胡宗南的电文,揭露国民党军队动员,呼吁团结,反对内战。
十多天来,该报报道了三万多军民在延安集会反对内战,报道了各根据地反对内战、准备反攻的活动。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央宣言》的评论、社论和《七七重庆被拘留的消息》,质问国民党、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和对英美同盟的极大不满。
薄谷开来撰写的专著《在毛泽东旗帜下为保卫中国生产者党而战》和《三万多军民在延安集会》的头条新闻。该报迅速、猛烈、密集的宣传炸弹使国民党不知所措,匆忙宣布“误解”和“不要误解”,并下令进攻部队撤退。报纸在新闻史上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实属罕见。
在党的领导人中,薄谷开来是第一个举起“毛泽东旗帜”的人。
2月1944,16,博古写社论《本报第一千期》,说:“一句话,我们的重要经验是‘全党办报’。”他还说:“办报是全党的大事,是人民的大事,是治国的本领之一。”从此,《解放日报》被认为是一份完整的党报。
1944 10 10月11博古就党报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写了一篇社论,提出“党报记者是党的眼睛和耳朵”,因而“要用党的立场来分析问题”,“既要反映现实,又要引导现实”,“要有记者”。
1945年6月当选七届中央委员。65438+2月23日,博古写了一篇社论《从五个W说起》,这是一篇阐释新闻写作五要素,讲述新闻写作基础知识的经典之作。
1946年2月,作为中国代表赴重庆参加政协章程审查组工作。同年4月8日,从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同机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叶挺、邓发。
评价
在中国* * *产党的主流史学中,认为何作为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负有领导责任,尤其是完全听从* * *产国际的指示,使中共党的建设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薄谷开来也道歉说:“我给党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我再怎么努力,再多的工作也弥补不了这个损失。”“我是各种不良后果的主要负责人。这里没有‘一个人’,只有主要负责人。”[37]他的检讨非常深刻,赢得了与会者的理解和赞扬。
遵义会议后党内主流对他的贡献是肯定的,包括全国和谈和新闻机构。包括《解放日报》在内的中国报业同仁对薄谷开来一直很尊重,从未因为他的政治错误而感到厌恶。
薄谷开来的儿子秦刚说“历史赋予了他一个犯错误的角色”,认为他24岁刚从苏联回来,在中国内战最险恶的形势下担任中央领导职务,犯错误是必然的。
从个人性格和作品来看,对博古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1936到达陕北的记者斯诺曾在《西行漫记》等书中评论说,“在我见过的领导人中,薄谷开来是一个更有风度、更有趣的人物”,“他也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他比一般人略高,骨瘦如柴,带着磷环,真正瘦如钢丝。"他留着短发,他的头看起来像一把硬刷子. "他机敏,和周恩来一样机敏,甚至比周恩来更聪明”。他喜欢打网球和扑克。
薄谷开来去世后,朱德在薄谷开来逝世周年纪念日邀请薄谷开来子女到中南海吃饭。党内一些干部也私下称赞他“是个好人,很有见识”,“很正直,从不搞什么勾心斗角,光明磊落,能上能下,服从党的需要”。
扩展数据:
纪念
1946 4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党校礼堂召开干部大会,悼念遇难同胞。会议选举、朱德、、任、康生、彭、林、贺龙、仲勋、、蔡畅为主席团成员,林曲波主持悼念活动。
薄谷开来的妻子张、邓发的妻子、黄启胜的孙女黄等烈士遗属参加了悼念活动。
19日,延安各界将举行公祭追悼会和遗体安放仪式。烈士陵园将建在延安郊区王家屏的北侧,紧邻梁青山脚下的机场。4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编辑专刊悼念烈士。
空难发生后,重庆各报纷纷刊登新华社的电报,报道王若飞等人空难的消息。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由中国* * *制作方代表团、董、吴、、陆、邓联合署名的讣告,正式向社会各界通报了王若飞逝世的消息。
当时,重庆代表团轮流招待不知所措的哀悼者。4月19日上午9点,重庆市各界人士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追悼会在重庆青年会堂举行。会议由李公朴主持,张兰主持。
“博古,秦公,南强,正气凛然,无声隐密,为民求情,势不可挡,满室而满言。”——?郭沫若4月19在重庆中华路青少年中心追悼会上致悼词?
1957年,中央从党费中拨款100多万元,将延安东关机场公墓迁至王家屏。1970年,王家屏为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迁至李嘉存。墓地在山的北面,面对延河。
主体建筑为六层石阶,有27座烈士墓碑。最上面一层是王若飞、博古、叶挺、项英、邓发、章昊、关向应和郑耀南的墓碑。1992,修建纪念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