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及相关故事的起源是什么?

一、春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在海底生活了许多年,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人们逃到深山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村外的一位老人告诉人们如何赶走年兽。

原来年最怕红,最怕火,最怕爆炸。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烛光璀璨,不如等过年。第一天的凌晨,我要给亲戚朋友打招呼。这个习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二、除夕夜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Xi的怪物。这家伙危害很大,尤其是看到漂亮的女生,晚上会撒娇。那我得吃了那姑娘才舍得。人们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有一个名叫气浪的猎人,当他看到人们正遭受“Xi”的折磨时,他想除掉他。

他带着狗到处寻找“Xi”,但他没能找到它。原来“Xi”白天不出来,日落后出来害人,午夜后就不见了,谁也不知道它住在哪里。

气浪找了“Xi”一年。那天是腊月三十。这天晚上,“Xi”真的来了。气浪放出猎狗来咬他,而“Xi”则与气浪和狗搏斗。人们一听说外面有人打架,都拿起东西大声敲门。

这时,“Xi”有点势不可挡。我想逃跑,却不知道自己的后腿被猎狗咬了。气浪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射死了“Xi”。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做“除夕”。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炮,以示驱走不祥,迎接幸福吉祥。

第三,重阳节

相传东汉时,汝河有瘟疫妖。它一出现,每家每户每天都会有人生病甚至死亡。这个地区的人们被瘟疫恶魔蹂躏,太可怕了。当时汝南县有个年轻人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死掉。桓景病愈后,告别爱妻和同乡,决定外出游仙学艺,为民除害。

桓景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一座古老的大山里找到了一位神奇的神仙。仙人被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送给他一把降妖剑,并偷偷教他降妖剑法。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就了一套超凡的武功。有一天,仙女把桓景叫到身边,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来作恶了。你既然学会了本领,就该回去杀百姓了!”

这时,仙人给了桓景一包山茱萸叶子和一瓶菊花酒,并把辟邪的秘方交给了他,让桓景立即骑着鹤回家。桓景回到了家乡。9月9日上午,他按照仙人的指示,带领村民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每个人一片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吼,北风骤起,一片漆黑。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瘟疫魔冲出汝河,冲向山脚。

这时,莫问突然闻到了山茱萸的怪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顿时变了,浑身发抖,不敢再往前走了。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里拿着一把杀妖剑冲下了山。经过几轮激烈的战斗,桓景刺死了莫问,消灭了瘟疫。后来,人们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一种避灾活动。

第四,中国情人节

民间传说,每年七夕之夜,牛郎与鹊桥在天空中相会时,织女是一位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这一夜,姑娘们将时令蔬果摆放在天上的明月前,向天空献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赐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使她们的编织技艺娴熟,祈求爱情和婚姻的结合。

五、端午节

据史书《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春秋时为大臣。屈原本名平,其实姓“糜”,不姓“屈”。

相传,屈原主张起用人才、赋权,使富有,并力主联合反秦,遭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废黜,逐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流亡期间,他写下了《离骚》、《田文》、《九歌》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入侵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但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他写下最后一首诗《怀沙》后,纵身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

屈原投河自尽后,当地人民听到消息后立即划船求救.....但是屈原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