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书。

1,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民国史家写历史,少了些意识形态。少一点主观。本书以详实丰富的史料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80年后再版,证明了它的价值。

这本书是陈最有影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被公认为代表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代表那个时期自由派知识分子独立立场和观点的著作。本书共19章,近70万字,以叙事为主,分析为辅。本书根据近代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国以来的情况等几大主题,为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叙事轮廓。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陈试图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他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诋毁或维护当时的人,而是以公正的态度阐述了自己的立场”。比如在讨论中外冲突、中外关系时,“侵略罪从来不是禁忌”,但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一味诋毁。因为这本书公正、翔实、详尽,成为当时最完美的中国近代史教材。

2.晚清剑桥中国史(1800 ~ 1911年)。

内容简介

一些颠覆“常识”的史实和清末多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始于清朝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这两卷可以自成体系,分开写,我们先翻译一下,为读者提供晚餐。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的原书名和晚清的实际内容,该书定名为《晚清剑桥中国史》。

剑桥历史丛书在跨历学界有一定影响。国外对剑桥出版的中国史各卷都有书评,并给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了该书出版前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趋势。我们希望这两册书的中文版的出版将有助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3.万历十五年

内容简介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容易被历史学家忽略的事件。这些事件,虽然看似像上一节,实际上却是日后掀起波澜的重大事件和机遇的症结所在。因果关系只是历史的重点。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了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它是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一部著名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融合了黄先生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学术经验,首次以“大历史观”剖析明代社会症结,观察近代中国之路,发人深省。

4.中国的伟大历史

内容简介

短短二十多万字的篇幅,勾勒出了中国几千年的全部历史。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从1997出版至今,十年间已经出版了20多次。作为一部成功的史书,它的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局限于史学界。作为中国学者中法国年鉴学派的杰出学术代表,黄仁宇非常善于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寻找更准确的历史特征,这就是大历史观。他强调人物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从不放过人物的性格特征,让那些被历史学家深入研究过的人物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

5.中国通史(1-7)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台湾人编写的通俗读物。简单明了,图文并茂。少说教。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省史学界影响很大,日本史学界评价他是“不可忽视的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最早于2010年在中国大陆出版。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写了一篇序言并推荐说:“在中国通史中,它是公认的最好的著作。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相比,朱富没有特别的历史观,但非常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代表作吸收了顾、顾祖禹、顾、赵翼、钱大昕的著作,所以《国史大纲》中有上百个题目可以作为博士论文。傅先生的《中国通史》是对众多已得出结论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两者各有所长,也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阅读历史的其他视角,对读者肯定是有益的。”

6.革命年代

内容简介

清历史,不忘使命。这本《革命岁月》集收录了我近二十年来写的一些文章。最早的写于1988,最晚的写于165438+2008年10月。文章所谈的,无论是现代转型、孙克在延安的新话语、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变迁等等。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被称为“革命”的背景下,尽管每次“革命”的内容和目标是不同的。文章内容涉及国民革命、共产主义革命和“继续革命”,故以“革命时代”为题。

7、阅读历史,实事求是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两种历史。一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个是后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认知。

本书收录了作者杨奎松的12篇历史阅读文本,分为三个部分,从“读史”、“论史”、“评史”等角度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分层解读。读史是作者对中国革命史上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和过程的看法,议论是作者对其他学者质疑的回应,评论是作者对一些所谓“历史著作”的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