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以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和政府如何获取、支出和管理资金等金融资产。财政金融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和处理金融保险业务,具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和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在金融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等。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金融学在古代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比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散见于各种古籍中关于“金融商品”的问题。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被称为“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是从西方传入的,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都有各种各样的货币银行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货币信用”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我们开始注意全面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财政问题,提出一些理论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讨论,如人民币的性质、货币流通规律、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平衡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金融并没有受到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另一方面扭转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的倾向,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金融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为中国现实背景下的金融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金融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不限于金融理论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理论史、东西方当代金融理论、各国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的单独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属于金融研究的范围。金融理论中的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和功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贷形式、银行的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兴趣的性质和功能;基于现代银行信用组织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宏观调控经济生活的理论,等等。

[编辑此段]分支学科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金融中介。金融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理论。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金融市场(en)、公司金融(en)、金融工程(en)和金融经济学(en)。

投资(en:Investment投资)

货币银行学(en:货币、银行和经济学)和国际金融(en:国际金融)

财政(en:公共财政)

保险

En:数理金融学(en)金融计量经济学(en)。

[编辑本段]主题分类

金融学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用来定义学科的术语会对学科的发展方向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韦伯斯特词典将“资助”定义为“筹集或提供资金或资本”。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固定页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融资业务的业务”,这基本上代表了金融业的观点。代表学术界对金融学的权威解释,请参考《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词典》中“金融学”的相关词条。斯蒂芬写的。答?斯蒂芬·罗斯(Stephen A. Ross)的《金融学》(Finance)一书中写道,“金融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本资产的供应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类似的替代品来为金融合约和工具定价。”罗斯总结了金融学的四个主题:有效市场、收益与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罗斯的观点体现了西方学者对“金融”的定义依赖微观内涵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在国内学术界,关于“金融”一词的翻译和定义存在很大争议。纵观近50年来国内出版的各种金融词典,“金融”一词的中文译名主要包括“财务”、“金融”、“融资”。相对来说,后三种译法的用法比较具体,只有“金融”值得讨论。就其理论内涵而言,“金融”具有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典型特征。基于传统的金融研究的主题包括货币、信用、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等。,对“金融”一词的代表性定义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这并不能突出反映资本市场的地位。总的来说,国内学术界对“金融”的理解主要集中在“货币与银行”和“国际金融”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上。原因有二:在资本和证券被视为异质的历史环境下,政府主导的银行业间接融资是金融实践的中心内容。相应地,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成为金融学的绝对主导。二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国策,导致对外贸易的加强,相应的,国内高校开设了以国际收支和贸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专业。尴尬的事实是,(国内)基于上述两个学科定义的“金融学”并不是当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学术界对金融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门课程上:一门是以公司金融、公司融资和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即投资科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不少学者将公司财务翻译为“公司金融”或“公司财务”,这很容易让人误解其研究对象是会计事项,今后应该进行修订。总的来说,国内对“金融”的理解属于西方学术界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而西方学术界所指的金融学,就其核心研究对象而言,更多地聚焦于微观金融领域。鉴于以上分析,我将金融学分为三个分支: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金融学、数学、法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交叉学科。这个定义应该有助于澄清目前中国学术界关于金融定义的争论。

1,小微金融(金融)

即国际学术界普遍理解的金融学,主要包括公司金融学、投资学、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三大方向。小微金融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小微金融是中国金融界与国际学术界最大的差距,亟待改善。

2.宏观金融。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研究与微观金融相关的宏观问题称为宏观金融。我个人认为宏观金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观金融的自然延伸,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融资,基于国际资产定价理论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和经济系。第二类是国内学术界此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涵盖了对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宏观金融的研究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微观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受到更广泛的宏观因素的影响。金融模型总是在开头说“让我们假设…”。例如,以金融范式CAPM为例,詹森(1972)得出结论,CAPM基于以下七个假设:所有投资者追求单个周期内财富预期效用的最大化;根据预期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选择投资组合;可以无限借入资金;对所有资产的回报有相同的估计;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总资产固定,没有新发行的证券,证券可以完全分离,交易无成本;最后,资本市场没有税收。这些假设显然过于苛刻,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些假设反映了宏观经济体系、金融中介和市场安排。而这些问题正是我在这里定为“宏观金融”的研究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假设本身的研究。

3.金融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跨学科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也不例外。在实践中,与金融关联度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个是金融与数学、统计、工程交叉形成的“金融工程”;二是金融与法律交叉形成的“法与金融”。金融工程让金融走向象牙塔,法律和金融让金融回到现实。数学、物理和工程方法在金融学中广泛应用,解释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学语言,具有理论的精神和抽象性,是金融学科的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理论的时候,我把物理学和应用数学应用到了金融模型的巅峰,比如用差分、偏微分方程、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来描述股票走势和收益率曲线。我读金融博士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意大利人。他的专业是物理,所以我选择了金融,因为我预计它会在20世纪后期成为物理。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不像他预料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没有主导金融,完美的金融模型也没有出现。金融在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之后,又回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那为什么先进的数学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金融是艺术,不是科学。物理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参数,而金融学研究的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因此没有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的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从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的理论模型则是从一个预期变化到另一个预期——比如股票定价和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股息和期望收益变化率,这始终是一个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原因,加上国内缺乏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估计金融工程在国内近期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金融学者要学会“超越数学”。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法律和金融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律和金融在中国会有长足的发展。中国当前金融改革的大部分结构性问题既涉及法律问题,也涉及金融问题:比如在转型中的法律制度下,什么样的金融制度最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解决银行坏账提供法律支持?如何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商业银行法》中过时的条款,鼓励金融创新?等一下。类似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成为一种趋势,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法律与金融”。“法律与金融”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律与经济学”的延伸。罗利(1989)将法经济学定义为“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经济学强调法律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是有益的。法律与金融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研究金融问题,即以金融为中心,同时研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作为制度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系列的核心任务。二是运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律问题。这一系列还涵盖了这一领域的重要问题,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分析。法律与金融对中国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课题在国内还是空白。近年来,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开始倡导经济法学一体化的研究。然而,学术研究仍处于概念引入阶段,其对实际工作、教学和科研的意义尚未显现。换句话说,要实现法金融学从概念解读到实际操作、教学普及和学科发展的跨越,学术界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从零开始。

[编辑此段]金融专业

培训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金融学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培训,具备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才能

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具备办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菜

主要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学理论与实务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非常重视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生院校,以上五所大学的毕业生都是金融学领域的佼佼者!跨专业报考金融的优势虽然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在不断上升。金融招聘会上,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几乎所有比较好的金融机构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回国。除了学历,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情况是,银行里一半的人,甚至更多,都是非金融、经济、金融专业人士。他们的本科专业不一样,有计算机,有通信,有法律,甚至有力学,物理。也有很多金融研究生在备考,在学习,导师也很欢迎这些跨专业的学生。有财务分析机构指出,需要工科背景的毕业生,要的是工科严谨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职业前景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1,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招商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国内分行等股份制公司;2.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3.中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和担保公司;5.证券公司,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7、政府行政机构的国家公务员系列,如财政、审计、海关等。;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9.一些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0、上市(或待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11,高校金融专业教师,研究机构,出版传播机构研究员等。

应用建议

1,职业方向: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你所报考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打算从事基金工作,还是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想去保险公司工作,一定要选择保险方向。2、学校定位: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有一种“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更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他们会选择知名的学生,比如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因为这些学校在企业眼中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其次,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你申请的院校。最好选择金融教育积累比较优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的金融专业院校,比如蔡中、上财,或者财经传统比较好的综合性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类院校通常在财经圈有一定的校友资源,有利于以后就业。第三,学校的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想申请的学院应该在你未来的发展区域内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你毕业后选择这方面的工作会比较方便。比如考上海的学校,目的是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以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来看,金融人才超过30万人,而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约65438万人。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短缺。3.专业定位:既然要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呢?从目前金融学科分布来看,比较有前途的专业方向有:公司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目前基金市场最活跃,有技能的基金经理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高级职位的经理年收入已经超过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