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的历史
宫殿建筑都是木结构,黄色琉璃瓦屋顶,青花石底座。所以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为东华门,西门名为西华门,北门名为神武门。
面对北门的神武门,土石砌成的景山,满是松柏。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以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紫禁城被称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代,在1912年清帝退位的500年间,经历了25位明清时期拥有或拥有庙号谥号的皇帝。它是明清两代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故宫在1925之后才被称为“紫禁城”。随着清朝的衰落,尤其是1949之前的38年,故宫的建筑日益破败,许多宫殿倒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
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免遭战争破坏或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南移避敌政策,在南京设立文物仓库,并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馆。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九千间建筑成为中国明清两代无价的历史证明。
扩展数据: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加深了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故宫代表了一种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它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概括为“封建落后”。
故宫和博物馆不是不相关、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综合二者,可以看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兼具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宫廷文化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和“原貌展示”的基本原则。
故宫的金水河是根据“金水河建于御阙,表示天河、韩隐之意,自周就有”的古代传说而设置的。河水从金方(西)流向荀(东南),流经半个紫禁城。这条按照古代制度设置的,有指定流向的河流,功能很多。
它不仅是宫城的一大水源,也是宫城最大的运河,金水河的水用于消防和建筑工程。所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下水道都位于河岸上,这也为宫城的景观增添了优雅。金水河将流经外院三宫,重点穿越太和门内的广庭。
为了表现河流的特点,用曲线代替直线,为了与规则的环境相协调,用几条对称的弧线代替自然曲线。河中间有五座桥,桥的前端与河的弯曲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桥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前面凸出,两边是为文武官员设置的,然后依次后退。
皇帝走过桥的石栅栏,看着刻有龙云图案的柱头,官员走过桥的栏杆,看着刻有二十四气的柱头。这条河的中间很宽,两端逐渐变窄。因为两端要穿过东西向的建筑地下,有利于施工,也出现了变化。武英殿前金水河的处理形式与太和殿前不同。因为武英殿比太和殿低,所以只建了三座桥。
金水河在接近文华堂时,转向北方,穿过文华堂西侧,在文远馆前地下穿过,然后在东三居前重新出现。一路弯直,往复往复,时而地上,时而地下,河上桥梁众多,艺术效果丰富!
百度百科-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