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反侵略事件
康有为最早的老师是他的祖父康赞秀。十九岁师从南海九江著名学者朱慈琪。康赞秀和朱慈祺都信奉宋明理学。所以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视所谓汉学家的繁琐考证,企图开辟一条新的治学之路。学了一段时间理学,也不赞成理学。因为理学“只讲孔子的修身,不讲孔子的救世。”他二十二岁离开朱慈琪,只身前往西樵山白云洞求学。他读了很多实用的书,如顾的《天下郡国病志》,顾祖禹的《读史纪要》等。同年,他去过一次香港,这让他大开眼界。后来又看了《海国图册》、《瀛寰略》等书,说“购买地球地图,逐渐收集西学书籍,是讲西学的基础”。这一年是康有为由中学向西学转变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赴京参加考试。他回来时路过上海,在那里进一步接触了资本主义的东西,收集了许多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更先进。清朝的帝国主义侵略和腐败,点燃了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的救国之火。西方的繁荣使他决心向西方学习,以拯救处于危险中的祖国。
1888年,康有为赴京参加顺天乡试,未果。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皇帝,哀叹祖国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化成法、明时势、慎时势”三大纲领性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亩草堂书院,聚集弟子讲学,为变法运动创立学说。先后写了《新学考》和《孔子变法考》两本书,都是以尊孔的名义写的。前一本书把一些封建主义者一直认为神圣的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本书把原本保守的孔子打扮成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人,尽可能地提倡思考和平等的思想。康有为的观点虽然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对封建顽固保守分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这两本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撰《人类公理》一书,多次修改,后出版为《大同书》。《大同书》描写了人间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一个无私生产、无阶级、互为交友、平等的人间天堂。这当然很可笑,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大同之道。”
为戊戌变法打下理论基础后,我从容不迫。从1895年到1898年,康有为积极进行变法实践。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缔结《马关条约》,都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字的皇帝论。来自各省的1300多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了这本书。5月2日,这份完颜书送到了都察院。这就是著名的“巴士书”。书中,康有为站在爱国的立场上,极力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诏鼓天下之气,迁都以定天下之基,练兵以强天下之势,变法以治天下。”这次考试,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任。后来,康有为又接连给了皇帝几本书。康有为的提问让光绪皇帝很感动。在这些书中,康有为充分发挥了他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政治上,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方的强大是由于宪法的制定和国民议会的成立。国会议员、君主和人民一起讨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经济上,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在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启蒙民众”、“兴学”、“废八股”的主张。这些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
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势力,康有为于1895年8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社成立后,每三天开一次例会,互相讨论“中国自强”,批判顽固派投降卖国。这激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关闭该学会。在社会封闭之前,康有为感到紧张。同年离京南下在上海165438+10月组织强支会,不久被关闭。1897,11年6月,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引起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鲍全国代表大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土失权二十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为什么会死?”康有为的话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该国的成员人数迅速增长到数百人。这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写了一封信,诅咒国会“护国,必然乱。”有的人还写了弹劾信,准备调查康等人。只是光绪皇帝说“保家卫国就好了”。然而,自那时以来,国民议会的活动很少。康有为及其同僚通过组织社团宣传爱国主义,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
维新派还通过出版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强社成立时,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故事》,开始印了1000册,后来印了3000册。当时很多官员都能看出来,它在朝廷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年,康有为在上海组织出版了《强刊》。改革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阵地。
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光绪皇帝要召见康有为。然而,由于顽固的部长的阻碍,它失败了。光绪皇帝下令,日后康有为若有奏折,当日呈上,不得阻拦。6月1898,11日,光绪皇帝颁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了康有为,并授予他六个爵位,行走在“宰相衙门张静”上,同时授予他专事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和谭嗣同也在政府中任职。就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参与了秘密的政治改革和变法。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指示,颁布了许多旨在实施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校、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保护和奖励农业、工商业、改革财政等。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到皇帝,就什么事都没有。实际上,光绪皇帝只是一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顽固派纳拉氏等人手中。就在康有为等人踌躇满志的时候,顽固派反攻了,打倒了维新派。光绪皇帝下狱,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冉启超逃亡国外。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天,历史上也称之为“百日维新”。
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虽有其进步意义,但其失败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他们主张政治改革,但反对革命。康有为认为“君主专制、宪政、民主三大法则都要一一进行,有条不紊,就会出现混乱。”在《法国大革命》的序言中,他将这场革命描述为非常残酷和可怕。“我读了各国的历史,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人民与人民斗争的戏剧不是没有眼泪的。全国大出血,百日巴黎亡,一百二十九万尸三变,君主复辟,劫难八十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紧紧抓住保王思想不放,坚决反对革命,最终成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
与此同时,当袁世凯提出要拜孔子时,康有为召来李和段,提出要拜孔子,并高呼:“中国人不拜天,也不拜孔子,何必留此膝?”
编辑此生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秀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大初是江西知府。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学,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赴京参加顺天乡试,未果。回南时路过上海,购买了大量西学书籍,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次进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但遭到阻挠。1891年后,在广州创办万亩草堂,收徒讲学。他的弟子有梁启超、陈、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考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合1300余举人,数万册书,即“公车上书”,未能达成。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故事”,不久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强学会。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5438年6月+次年10月,光绪皇帝命康有为就变法发表意见,他将《赵英》一书作为整体,以及《日本明治变法考》和《俄国彼得大帝变法》两本书一并呈上。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卫国民大会,呼吁救国强国。16年6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秦征厅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张静,让他专门做变法的准备工作,史称戊戌变法。后来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失败,其具体细节至今仍有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的哥哥康任光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声称手握圣旨,组织保皇派社团,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了获得国际支持,他周游世界,会见欧洲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我不能忍》杂志,主张恢复孔子。作为保皇党的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计划废除溥仪皇帝,重置他。1917年,康有为与忠于前朝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留下溥仪登基,不久在时任北洋政府宰相段的讨伐下失败。
康有为晚年一直宣称效忠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亲自前往天津,拜访了溥仪居住的张远。1927年,康有为在青岛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