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吗?

四牌楼,也被称为名人之母,位于曲沃县宫媛街中段。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逸纪灵所建。自清代以来,曾多次修缮。该建筑为亭台楼阁混合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顶朝南,三重重檐,一座横歇山。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近400年的风雨侵蚀、战乱浩劫,它依然屹立在曲沃古城的一隅。她既有江南精致的亭台楼阁和精美的刺绣之美,又有北方雄伟的古建筑之美,是曲沃古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传说晋代的宠臣诽谤太子,导致太子在新城自杀。她死后,李记被葬在了曲火四牌楼下,任世人践踏。

四牌楼的建筑结构是三层建筑,有三个重檐。一楼和二楼都是三间房宽,三间房深。四牌楼造型奇特,是亭式和牌楼式的结合体。牌楼上下方格、麻雀替换、盘子都是用精美的浅浮雕塑料雕刻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二层和二层的屋檐利用梁的悬臂出楼,使屋檐突出于屋檐,利用视觉原理营造出另一层屋檐的错觉。3.三层屋檐占用空间很小,设置了十字形的休息峰,合理平衡屋顶和屋檐的重量。总之,四牌楼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观赏价值。

据说中国只有两个半牌楼:北京一个,兴化一个,苏州一半!

江苏省兴化市四牌楼,又名“四藏坊”。

然而,当我走进这个不起眼的“亭子”,抬头一看,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上面是一层层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书法牌匾。启功、沙孟海、赵朴初等47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墨汁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小小的四牌楼能受到这么多名家的青睐,可见其分量之重。

兴化四牌楼,明代叫“四赞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关于它的完成时间,在兴化所有的方志中都没有确切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兴化地方志是《胡志》,成书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通篇没有四赞坊或四牌楼的记录。最早的文字记载写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的欧志记载为:“太平桥有四坊,称为国之省馆,淮海人文,最佳君主,状元宰相。”此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张志,咸丰元年?分别记录了1851的梁治和1943的李志。由此可以推断,兴化四牌楼建于明朝嘉靖后38年,万历前19年,即1559至1591约30年。如果从“丞相一号”和“丞相”前两个牌匾来分析,四牌楼的建成时间是在升任会稽、李闷在被荫封之后,那么最早也只能是明朝二年?1568 。如果是更早的话,李春芳虽然入了阁,但不能称之为“宰相”,只能和高古一起入“国院省阁”,而唐力又不能封少师,所以不能称之为“上品”。因此,可以认为兴化四牌楼的建成时间应该是1568至1591年左右,距今约430年。

在430年里,四座牌楼被破坏了两次。第一次破坏记录是在梁治。据说嘉庆元年是公元1796年,破坏前只有一次修复记录,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张克礼知县重修,自被毁至今已112年。100多年了,尤其是乾隆、大兴文字狱、兴化,谁敢主张修复这个前朝的遗迹?于是年久失修,自然就废弃不用了。幸运的是,旧的概念每两年才重复一次。第二次毁灭是1966,距离第一次毁灭是170年。“文革”破了“四旧”,立了“四新”,四牌楼就此灭亡。当时被控两项罪名;第一,“封资修理”的违规商品属于应该扫除的“四旧”;第二,这里曾经是杀害革命烈士的刑场,挂着革命烈士的头颅?经调查,这一指控毫无根据。于是两罪并罚,主体建筑被拆除,大部分牌匾被肢解,牢不可破的石柱至今还深埋在小南门步果堂老河沿下。时隔24年,直到1990,兴化市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全市人民积极捐款,才让四牌楼重见天日。

关于四牌楼的位置,欧志是否命名为“太平桥”?即仙桥,废弃于1958,张志写为“县前”,梁治写为“仙桥北”,都是指同一个位置,即老城区东西桥与老县城南面交汇处的正中央,四柱四门,四通八达。这与旧县政府和袁满有什么关系吗?柳园、海子子、公济台、仙桥、龚毅广场、中正门哪个往南走?小南门在一条直线上。东可达八字桥,西可达西城楼,成为老城区中心的标志性建筑。1990恢复重建时,考虑到旧城改造等因素,略作移动,建在原址东北,与博物馆融为一体。

李志基在1943的四牌楼上刻有47块碑文,正好是1966拆除前的数字。根据记录,总数应该是49件。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47件,还有明初悬挂的“州朝省馆”和“淮海人文”。康熙二十三年重修时这两块匾额还在。据推测,嘉庆三岁?1853在重建时撤销。“郭超”一词与“党朝”同音,“郭超省馆”最初是由明代的“郭超”馆,如高古等人所设。到了清代,“国朝”一词已经过时,所以改为“省院、名公”。“淮海人文”泛指兴化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它和四牌楼里的其他牌匾都是明确规定为谁而立却又不和谐的,所以应该说去掉是很有见地的。

47块牌匾和徽章75个兴化历史人物,81人次,南宋人?理科第一,从初至民国初年?仁寿标志跨越五代。然而,牌匾的设立时间并不符合历史顺序。据记载,明朝刚建的时候只有四件,然后《东海圣贤》《中原英才》也只有六件,基本是那个时候的?被明朝的人物。康熙二十三年以后才逐渐增多,出现了宋元时期的人物牌匾。嘉庆用了三年时间,形成了“上下两面的牌匾,可以用来展示文物的辉煌。”47块牌匾,大部分是地方官员或士绅、名流赞助的。其中,民国初年徐世昌大总统特别颁赠的“清静安心”御赐品和“仁寿之签”,只是当地的临摹或模仿。结果是,有权势的人占了上风,而一些在历史上有很大地位的人,如程、胡仙、吕锡行、宗、于,却被忽视了,更不用说张士诚和了。至于被歧视的武士、闺房、工匠、洋人,当然都被排除在外。所以四牌楼的牌匾可以反映兴化的一部分历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除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为郑板桥题写了标题并抄袭了咸丰的御书之外,撰写旧碑铭文的书法家并不详细。在过去,书法家为特殊的人立牌匾时,习惯上从不签书法家的名字。这不仅是为了显示书法家的谦虚,也是为了避免篡夺主人的角色。如今,重建后的四牌楼有47块牌匾。除1块旧匾和6块仿制品外,其余40块匾均由中国当代40位书法家题写,使兴化四牌楼不仅成为历史文物,也成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上世纪80年代,兴化市重建四牌楼,基本按原貌修建,面积比历史上扩大了近一倍。还从民间征集到7块原匾,但原字迹难以辨认。好在楼顶最有象征意义的“天上五岳”还是个老摆设。

兴化博物馆的高春礼曾向65438+万游客讲解过四牌楼。她说,中国有两座这样的建筑,但只有一座是重建的,其建筑风格和陈列特点都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