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老师,你会发现,如果你在课堂上谈论时事和政治,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所有的学生都会看着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必须关心现实,准确把握现实。只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联系实际,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恰当衔接。比如我把2010春季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与必考题目《近代中国政治建设第一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欧盟、亚太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必修课分为两个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必修三题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嬗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中的孔孟墨子,必修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中的空想社会主义,第六题——专制下的启蒙(启蒙思想)。将联合国的活动与必修课题联系起来——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中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此外,我们可以将经济全球化、能源和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与相关历史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我在复习题目5《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日关系》的时候,把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引入课堂:我结合钓鱼岛问题回顾了中日关系的演变,从中间到现在。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了解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了解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这样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又强化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对学生的爱国行为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少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对任何事情都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二、历史课要关注社会热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增强高考复习的直接针对性。
说到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尤其是男生,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谈。课堂上把历史和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社会热点一直都是被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社会热点也经常被作为综合能力测试的背景材料。
高考新课改将进一步突出这一特点,从社会热点出发,依托教材知识。我国历史上的高考题一直把一些社会热点作为高考的重点考点。比如三农问题、现代化、中俄、中美关系、构建社会和谐、关注民生、大国崛起、和平与发展、环境、反恐、纪念日、社会福利等。
如2012江苏高考题23从西方国家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总结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说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通过该测试考察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认识,反映当前关乎民生和社会公益的时代热点。
又如:2007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学生根据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认识,反映当前我国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热点。
第三,历史课堂与现实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众所周知,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从历史中学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近代的屈辱历史中,让学生认识到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居安思危,振兴中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狂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目前还没有被全体人民吸收,所以我们目前还可以在一些地方继续违反这个规律,只着眼眼前利益,不着眼未来,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借鉴近代德日兴衰: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可以和现实联系起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周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美国对中国从未冷淡,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用实际行动爱国。
第四,历史课要联系实际,不能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追求形式联系实际,在课堂上对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的实际问题或事件加上自己的主观认识,使课堂教学庸俗化,使学生找不到重点,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在接触现实时,只有那些相对重要的、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的现实问题或事件,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恰当的关联和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术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多谈论老师对社会热点的看法,而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对于课堂上联系实际的内容,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以谈论社会热点来淡化历史课的主题,或者把历史课变成政治课、时事课,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散打。如果这样,就会削弱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课堂效率,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不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切记不要犯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