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史1000字作文

中国现代散文三十年的发展丰富多彩,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全部生活。而且,从各种典型的散文作品中,可以发现作家的精神轨迹和人格特征。俞大昌说:“现代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比以往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强烈。”现代散文的发展变化深受时代的推动和制约。近代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散文作家队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组合,他们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人而异,他们对现代中国文学和现代中国散文史的贡献也是不同的。这一时期的作家有: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等。

当代散文同样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以及隐藏在语言中的民族性格、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浮现在语言之上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人格理想、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可以称为“民族文化性格的演变史,民族审美性格的变迁史和发展史”。

第一,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1949的文学,中国现代散文也是如此。在这三十年间,散文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19-1927,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到1927,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拓期。创作了现代散文关注生活,参与历史变革。它的基本主题是反帝反封建,创造了各种艺术;有效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满足现代读者审美需求的散文,奠定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基础,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阶段,1928-1937,以舞台斗争为主题。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逆转,新文学阵营也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广大作家的创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和选择。这一时期散文素材范围扩大,现实主义和战斗性增强,社会政治思想主题深化,使现代散文走上了反帝反英的道路。

第三阶段,1937-1949,以抗日战争和抗日救国为主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社会进入战时大动荡、大变革状态。由于这一时期客观上政治地域和文化据点的不同,作家的创作也因时而异,如上海的“孤岛”时期、国统区和解放区。

在“文学革命”的呐喊中,有散文改革的呼声。刘半农首先提出了“文学散文”的概念。周作人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为“优美的散文”。在《纯散文》一文中,王统照称文学散文为“纯散文”,并将其分为五类:

一是历史散文,又称叙事散文;

二是描写的散文,包括以物写景的作品;

三、演讲散文,又称激动散文;

四、课例散文,又称说明文;

第五,时代散文,又称杂文。这些理论观点更新了散文的概念,提出了散文的语言形式、文体格式和思想内容创新的任务和要求,对现代散文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四时期的新散文是以性质和功能来区分的,主要包括议论散文和叙事抒情散文两种类型。中国现代散文的叙事抒情始于许多游记作品。为适应社会开放和中外交流的时代需要,游记和游记文体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游记和游记专集,如瞿秋白的《饿乡之旅》和《红都心史》、的《送给一个年轻的读者》、徐志摩的《巴黎的音阶》、许、王世英的《龙山梦》等。早期的游记散文中也有一些被称为“漂泊笔记”、“漂泊笔记”的作品,如郁达夫的《还乡记》、程的《太湖游记》等。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作者的漂泊生活、不幸遭遇、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崇拜自然的浪漫感伤情怀,带有强烈的自我叙事色彩和宣泄愤怒的抒情氛围。

抒情散文的热潮发生在“五四”之后。觉醒的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思想感情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他们热情地追求新的生活理想,积极探索个人和社会的出路,但同时又“更清楚地看到周围无尽的黑暗”(鲁迅的话),更真切地感受到觉醒的痛苦和前景的渺茫,更敏锐地意识到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的尖锐对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醒来后都处于抑郁和犹豫的状态,没有出路。这种社会心态促成了抒情散文的蓬勃发展。第二个十年,散文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期刊的传统,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现实生活土壤中不断拓展散文的疆域,充分发挥了散文反映现实的特长,在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