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心脏和血管是如何变化的?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装置。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循环,完成人体所需物质的运输和代谢。

心脏位于胸部,大约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小。1/3部分位于胸部中线右侧,2/3部分位于中线左侧。在胸部左侧第五肋间乳房处,可以看到和摸到心脏的心跳。心脏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分别称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左右心房阻断,左右心室阻断。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定向开关瓣膜,分别称为三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肺动脉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心脏和大血管根部被囊膜包裹,囊膜就是心包。正常情况下,心包内有少量浆液,当心脏收缩搏动时,可起到润滑作用。

心脏的跳动由神经体液调节,心脏也有特殊的节律点和传导电兴奋的装置,称为心脏的传导系统,它调节心脏的节律,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传导系统的各种病理状况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是由来自主动脉的冠状动脉搏动来承担的。当冠状动脉管腔小、分支少,或由于各种原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等)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阻塞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直接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发生。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缓慢发生,冠状动脉可开放小的微血管吻合支或形成新的小血管组成的侧支循环,从而弥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药物治疗和必要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血管主要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网组成。它和心脏一起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外部的管道,而静脉是将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毛细血管的一端与小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小静脉相连。人体各部分的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全身血液循环有两种方式:分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经过主动脉复杂的分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的毛细血管,然后与组织间的静脉毛细血管网相连,再由静脉汇集,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血液注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达肺的毛细血管,再由肺静脉汇集,注入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促进了血液的不断循环,心脏瓣膜有规律地开闭,使血液按一定方向循环,完整而连续的血液循环保证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转移、废物的排出、体液的调节等重要功能的实现。

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中年后期,体力活动和正常社交活动减少,心脏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减少,心内膜逐渐增厚硬化,瓣膜逐渐硬化增厚,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血量减少。随着动脉壁中钙含量的增加,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多,动脉壁弹性降低,动脉壁上可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此动脉管腔容易变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时,小动脉会发生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等严重病变。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容易波动,调节功能也降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降低。比如进入高原地区,经常出现高血压;严重的体位改变也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中年猝死并不少见。对中年心血管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是中年保健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