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含光门叫含光门?
中国古代“含光”二字并用时,表示“含瑰丽”,如中国颜色含光。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把“包容之光”理解为包容、大度、兼容。
说起带灯的门,是隋唐长安皇城南墙以西的一个门。唐末长安重建后,五代至宋代也一直使用。到了元代,含光的大门被封在城墙上。上世纪80年代,随着唐代含光遗址的发掘,含光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那么“含光”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安唐代广门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考证,“汉”字在古汉语中是宽容、忍让的意思。“光”就是明亮、宽广、深邃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含光”二字并用时,表示“含辉”,如中国色含光。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把“包容之光”理解为包容、大度、兼容。
唐璜礼治之门
追溯含光门的历史,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公元582年,隋开帝第二年,经过宇文恺和何娄子干两位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一座84平方公里的城市破土动工。作为大兴城皇城的一面,含光门也建于这一时期。
从Xi安唐汉光门遗址博物馆保存的唐汉光门遗址来看,其夯土有8米多,也就是说隋唐时期的光门门洞至少有8米高。三个门口的尺寸是清楚的。东西门口宽度5.3米,中间门口宽度5.5米,含光门深度19.6米。考古发现证明,玻璃门两侧有砖,门楣门道,门上有门楼。汉光门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唐代的门楼建筑非常大,比现在Xi安城墙上的箭楼大得多。"
含光门内还有一条可以爬门楼的“马道”,在大门西侧,靠近城墙。通过考古发掘,研究人员还揭开了汉光门过去“行走”的历史。中间门洞作为达官贵人的门户,利用率低,所以几乎没有维护,基本保留了初唐时期建造的门的材料和造型,大气精致;东西路多次维修,基本保留了唐末的粗砖造型。每块门口的砖都涂上了白色灰泥。门口的车辙还在。每个门口中间的石头门槛仍然存在。门楼的门道、过梁和柱子保存完好。
汉光门作为隋唐长安皇城南墙上的重要城门,连接着当时的外郭城和政府工作区。隋唐时期的许多皇帝、文武百官、外国使节都曾从这里经过。
在唐朝,汉光门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地方。有一座含光门与含光门街相连,向北通往天皇所在的宫城。汉光门东北角,也就是汉光门大街的东面,是鸿胪寺和鸿胪寺。鸿胪寺是当时负责管理外交和民族事务的机构,鸿胪寺则相当于今天的钓鱼台国宾馆。唐朝所有的外事接待活动都要经过汉光门大街。试想,开放包容的唐朝,经常迎来来自世界各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使节,并将他们进入皇城的必经之路命名为“广门”,体现了唐朝的包容兼容。
唐朝因其繁荣的经济和国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与唐朝有交往和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主要是朝鲜和日本。东南亚的天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狮国(斯里兰卡)等。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如波斯(伊朗)、意大利(阿拉伯)、佛教(东罗马)。在唐德宗,一个外国使节进入唐朝,不能返回。4000多人住在鸿胪寺旁边,鸿胪寺负责食物和供养。皇帝还批准建立“秦寺”(即清真寺),以方便他们朝拜。
这些国家的使节、商人、贵族、学者、艺术家和僧侣经常进入唐朝进行贸易和访问。在隋唐时期,广门也与西施隔街相望。当时,各国官员和丝绸商人通过广门进入西方市场,然后向西前往中亚和西亚。可以说,广州门是长安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隋唐广门西北,是隋唐长安的社坛。社稷又称大社、太社,是历代帝王祭祀土地神、谷神的祭坛,是王朝政权的象征和代名词。
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好的隋唐长安城门遗址
唐朝末年,藩镇众多,硝烟弥漫,长安在连年战乱中几乎化为灰烬。天佑唐昭宗元年(904),长安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失去了首都地位。驻守此地的韩健放弃了破旧的外郭城和宫城,重建了皇城,作为保卫长安的堡垒,史称“新城”。
五代时,长安新城周围开了五个门,其中东、西、北各一个,南有两个,即东门和西有光门。到了宋代,带灯门的西、中门道都关闭了,只剩下东门路作为过道。元明时期重修城墙,含光门包裹在城墙里,消失了700多年。从那以后,一直到清朝、民国甚至解放后,广门都完全被Xi安的城墙包裹着。这就是为什么汉光门遗址是隋唐长安城最完整的遗址。
20世纪50年代以前,汉光门遗址西上部的一座老城墙坍塌,形成缺口,成为市民出行的通道。20世纪50年代以后,Xi安修建了柏油路,成为了一条进出城市的南北通道。中门路和西门路之间的隔墙和遗址两端的桥墩再次被破坏,但遗址底部仍被保留。
1986年3月,在广门考古发掘中,数千年前包含广门的原始夯土台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虽然不是隋唐皇城南部的中门,但却是唯一被发掘保存下来的城门。
2003年底,在Xi市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成考古队对汉光门遗址进行了清理,在城墙底部发现了一处隋唐皇城水涵遗址。同时,对包含广门遗址的城墙段进行了考古调查。2006年底,在汉光门遗址、城墙段和过水涵洞的基础上,Xi安唐皇城墙汉光门遗址博物馆开馆。
这一段城墙显示了1400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了隋唐汉光门遗址的宏伟。来到Xi安唐皇城墙上的汉光门遗址博物馆,一座东厅宽19.6米、长37.4米、高8.2米的长方形门遗址映入眼帘。这是唐代的汉光门楼遗址。记者看到,在遗址内,文物保护工人在夯土平台周围搭起钢架,几名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保护夯土平台表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土遗址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博物馆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机械工业勘察设计院等学术机构合作,对遗址保护进行全方位研究。目前,它已经为世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西馆展示的城墙部分令人惊叹。这一段保存完好的城墙是整个Xi安城墙中最丰富的一段。它始建于隋开帝统治时期。1400多年的历史在“墙段”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墙段底部中间部分建于隋唐,右上窄部分为唐末五代翻修。在这个“断层”上,也可以看到从宋元明清到近代,每个朝代都留下了印记。
西厅最西边的地宫,展示的是隋唐长安皇城的水涵。这条涵洞建于公元581 ~ 582年,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砖结构,保证了厚重的上墙压力和夯击时的震动不会损坏涵洞。
在所有地面工程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包括广门遗址西部的输水涵洞。Xi安唐皇墙上的广门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与首尔不同,首尔是先建宫殿,再建输水管道系统。但是在隋大兴城的建设中,因为先规划后建设,所以先建设地下水利系统,这是非常科学的。
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广门遗址,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各方专家学者付出了三年的努力。现在,广门遗址的保护已经融入了材料学、测量学、电子监测、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学科,是各种科技力量合作的综合结果。
隋唐长安城是东方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至今保存下来的广门遗址为数不多,以至于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气势,是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它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见证和瑰宝,保护它是我们现代人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