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历史
原名“安丰”县,属衡山国(汉武帝的诸侯国)。
汉武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21),淮南王安、王衡山谋反,二王自杀。
元寿二年,汉武帝取衡山(今六安市)、安丰(今寿县)、安丰(今霍邱县河口镇)六郡首字母,赐六安为国,意为“六安之地,不可谋反”六安由此得名。
汉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安丰(河口)设郡,属扬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河口一直是县制,隶属庐江县,归扬州刺史管辖。
三国时期属魏安丰县,安丰县设安丰、安丰、辽、云楼四县。县治安丰(今霍邱县河口镇)。
西晋时在河口设安丰县,设安丰、松滋、辽国、安丰、云楼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口属禹州益阳郡,建立县制。
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河口为禹州(北禹州)。
梁武帝田健六年(公元507年),在河口设立安风府。该州位于安丰县(今霍邱河口)。继续属于北朝,魏,齐。历史上的河口镇
隋朝,皇十九年,河口镇隶属寿春所在的淮南县。继续属于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先属吴国,后属南唐,后属后周。
北宋时,河口属寿州霍邱县,州下蔡(今凤台县)。
南宋时,河口属安冯军管辖,辖寿春(今寿县)。
元代时,河口属河南省安丰路。
明代时,河口属凤阳府(凤阳县)。
清康熙六年,安徽省成立,河口属颍州府。
民国时期河口属于三四路,后来取消了路的设置。
21 (1932)年,河口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监察区。
民国七月二十七日(1938),河口划归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29年(1940)7月,河口划归安徽省第二巡检司六安管辖。没有改变。
民国二十年(1931),霍邱县河口镇苏维埃政权成立。
21 (1932),改为洪城县河口镇苏维埃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6年,从10 (1947)起,河口属皖西行署霍谷县,部落虎设在该县。
民国38年65438+10月22日(1949),隶属行政督察署,隶属皖北行政公署。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2月4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组成安徽省,河口属安徽省。管辖权没有改变。
3月29日1971,特区改为安区,隶属六安地区,管辖范围不变。
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建城。河口属于六安市霍邱县,管辖范围没有改变。1,街头文化:
如果说河口镇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商业。这是兵家和商人的必争之地。曾是州(省政府)、县(市政府)、郡(县城)所在地。所以河口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市井文化。由于这里在古代曾是州(省政府)所在地,所以这里商业发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河口、水路便利,商业繁荣。大型盐粮公司有48家,每天有2000名商人和200多艘商船,日吞吐量达一百万斤。古建筑包括山西会馆和湖北会馆,8座寺庙,一座东西向的朱塔和6座石牌坊。现在只剩下堂子庙了,其他都荒废了。民国时期,黄淮河水倒灌,河床淤积较浅,商业日渐衰落。值得庆祝的是,今天的河口人已经走出去了,依托着家乡赋予的文化理念,行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河口镇的商业虽然消失了,但河口人也在为河口的辉煌书写着辉煌。河口人在外面经营很多生意,涉及日化、纺织、食品、能源、建材、零售批发、交通运输、劳务输出、房地产、金融管理等。
2、中原文化:带着中原人的淳朴。
3、红色文化:早在1930左右,河口就是皖西大地上的星星之火,比较著名的战役有:霍峰河口会战。
4.农业文化:河口镇水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瓜果蔬菜之乡”的美誉。河口镇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农、渔、牧产品。可以说河口镇是中原的小米坛子。
5,毛邓文化:年纪大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