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粤剧的起源
清朝雍正五年间,北京著名女演员张武被称为檀寿武。为躲避清廷追捕,张武乔装逃往广东,住在佛山镇大吉尾,教授红船子弟京剧和昆曲(广东凌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成为粤剧艺人的代名词),建立了粤剧中最早的剧种组织——琼花会馆。佛山因此被称为粤剧之乡。当时佛山有很多迎神比赛,神的生日要上演粤剧。清代有竹诗描写这一盛况:“梨园歌舞竞兴,红船夜泊沙中,但年年万人围琼花。”
粤剧的清唱形式是粤剧,特别爱唱以粤曲为歌词的小曲。民间业余自发粤剧音乐会称为“私局”,以自带乐器、自由组合、自娱自乐而得名。这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经久不衰。
清朝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地方戏班和外江戏班。外江大部分班表演徽剧,地方大部分班表演梆子腔。本地班早期的活动中心在佛山。清乾隆年间,许多外省戏班来到广东,地方戏班从外江戏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艺术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式微,地方班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徽班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以“棒黄”(即西皮和黄儿)为基本唱腔。同时保留了部分昆山、益阳、粤剧,并吸收了广东民乐和流行曲调。这时候本地班和外江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然后逐渐形成了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