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的历史背景
大秦铁路起于韩家岭站,西与北同蒲铁路相交,东至秦皇岛港,全长653公里(秦皇岛港内连接线5公里多)。是我国国铁I线,沿线共设37个车站。这条铁路分两个阶段完工。一期于6月1985开工,2月28日投产,1988。二期工程于6月1988开工,6月1992+2月21投产。铁路原设计能力为5000万吨/年,改造后1997,形成100万吨/年的运输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又一轮改造,建成后的运输能力将达到2.5亿吨以上。大秦铁路主要从事货物运输,尤其是煤炭运输,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北方通道)之一。大秦铁路除了主要从山西北部运煤外,还有一部分从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运煤。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大秦铁路分别运输煤炭1.22亿吨、1.53亿吨和2.03亿吨,占山西北部和蒙古西部煤炭运输市场的85%以上。运行在大秦铁路沙城大桥上的万吨运煤列车大秦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专业运煤线路。采用双线电气化和重载技术,配备大容量机车和重型专用货车,采用大型自动化装卸系统和直达运输方式,依托万吨级装载站和国内最大的煤炭装卸港秦皇岛港,形成完整的煤炭运输体系。目前,大秦铁路主要运行1万吨列车。2006年3月起,大秦在国内率先开行重载列车,单排最大载重量超过2万吨。四个机车共同牵引210辆车,总长2600米。同时,大秦铁路上使用的货车也是专门为线路和秦皇岛港设计的。在港口卸煤时,列车并不停车,而是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由翻车机自动卸煤。卸煤后,列车立即通过环线返回大同方向。目前大秦铁路共有37个车站,正在实施扩能计划,其中将拆除17个车站,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大秦铁路原属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分局。2004年6月,大秦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负责大秦铁路的运营。5438年6月+2005年10月,公司收购了丰沙铁路(大同至郭段)、北同蒲铁路(大同至宁武段)、口泉铁路支线和宁阳铁路支线,涵盖了整个大同铁路分局的经营资产。2005年3月北京铁路局与太原铁路局分离后,大秦铁路(公司)划归太原局。2006年7月,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上证:60100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当年8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