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很长。
汉武帝说:大夏旁边,有一个国家叫身毒(印度),那里有佛像,那两尊金像就是佛像。从此,佛像从印度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次听到佛陀的教诲。
张骞出使西域问佛名故事画位于初唐323窟主室北壁。它用全景竖排连环画描绘故事内容,每组画面都有列表标题,有的清晰保留,有的模糊不清。有四组图片。第一组图片;汉武帝手持香炉,群臣在“甘泉宫”前向金人下拜。第二组图片;汉武帝带着众多大臣为张骞送行,张骞带着随从举行马节送别汉武帝;第三组图片:张骞和随从正在前往大夏国的路上;第四组图:张骞和随从翻山越岭,抵达大夏国。城内佛塔高耸,两个和尚在城外迎接他。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中亚各国,共同进攻匈奴,而不是问金人的名字。这只是佛教徒为了伪造历史,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而编造的故事,是为了抬高佛教地位的补充作品。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的。这幅故事画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地图,是研究丝绸之路史、佛教东传史、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史的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
介绍石榴传奇
张骞介绍石榴,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在西域的Xi安,张骞的家门前有一棵石榴树。它原本就因为缺水而干瘦。张骞很珍惜它,经常给它浇水。几年后,它长得茂盛,像火一样盛开。后来,张骞回中原前夕,突然来了一个女人,要求和他一起去中国。张骞怕她是想逃跑的利益国宫女,拒绝了她。
张骞回国,带着活了很久的石榴树,却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慌乱中,他不知道石榴树丢在哪里了。当他回到长安,在城外遇到迎接他的汉武帝时,突然一个穿红绿衣服的女人气喘吁吁地向他跑来。
张骞很惊讶。不就是那个要求一起回中土世界的女人吗?张骞问她为什么,姑娘含泪答道:“我只是想报答浇水的恩情。”说完力竭倒地不起,然后变成了一棵石榴树,正是张骞丢的。张骞恍然大悟,把故事讲给汉武帝听。汉武帝大喜,命花匠将它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土世界就有了石榴。后人因此尊张骞为五月石榴花神。
西域十三年
让张骞名垂青史的是他的冒险精神和成就。他从西域引进了许多动植物,如血马、苜蓿、石榴、葡萄、黄瓜等。为汉朝国力的增强和汉族农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他多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流的渠道,促进了东西方的了解和交流,于是丝绸之路就产生了。可以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级的英雄。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冒险家,与唐朝的玄奘和明朝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齐名。写史记的司马迁称他为“掏空西域”;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奇人”。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人。公元前139年,他奉命率人出使西域,寻找并联络已被匈奴赶走的大月氏,共同进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出发,经陇西西行。一路上,日晒雨淋,风雪袭来,环境险恶,艰难。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难险阻,冒险西进。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时,被占领该地区的塔尔坎发现。张赛和他的随行人员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张骞西征的目的,所以不会轻易放过。分散出去放羊放马,被匈奴人严格控制。回到张骞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一是为了监视他,二是为了诱导他投降。但是,张骞不屈。虽然一直被软禁放牧,但他一直在等待逃跑的机会,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监管才放松。张骞趁机带着贴身随从甘符逃走,离开匈奴领地,继续西进。由于他们逃亡匆忙,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经常又饿又渴,随时会倒在沙漠沙滩上。幸好甘福箭法好,一路上经常猎杀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吃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就这样,我东奔西跑了好多天,终于越过了大漠戈壁,越过了冰雪覆盖的青脊(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国,想与之建立联系。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所以听说汉朝使者来了,喜出望外,在京城热情接待了张骞。他邀请张骞去大宛国参观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去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岳、大夏。但岳家在阿姆河上游生活得很幸福,不愿东去打匈奴。张骞没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攻打匈奴的使命,却收获了不少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回东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虏,然后设计逃跑。最后他历尽千辛万苦,在13后回到长安。这次西域之行,让生活在中原腹地的人们了解了西域的现实,激发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野心,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匈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