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建设史

西迁的师生分两路去昆明,一路坐火车经京广铁路到广州转香港,一路乘船到越南海防,经滇越铁路来到昆明。最值得一提的是这群从陆路到达昆明的人。这批由陆路进入昆明的人,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这批人陆路完全是从湘西经贵州走到昆明的。参与者为210多名体检合格的男生,组成湖南贵州云南旅行团,11老师组成辅导团。2月20日,1938,旅行团从湖南出发。师生们沿途安营扎寨,跋山涉水,经受了体力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炼,了解了沿途的风土人情,目睹了各族人民的苦难。原本打算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但后来被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的胡适先生说:“当时最悲惨的是,我感动地注意到,师生们走了68天,行程3000多里。后来我把这些照片放大,传遍了美国。这段光荣的历史,不仅大会值得纪念,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纪念!”

长沙临时大学抵达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大5月4日开课,1938,5月4日结束,1946。大会已经在昆明运作了八年。大会* * *下设五个学院(文、法、商、理、工、师范)26个系,此外还设有电信、师范两个专科,一个在职教师进修班,一个预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国立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期间,有两个分校,其中一个是蒙自分校,198。二是叙永(宜宾)校区。1940年夏,日军占领越南。为慎重起见,学校在叙永设立了分校。当年考上大会的大一和预科生都在叙永上课。1941年秋,战局稳定,叙永学子迁回昆明,分校随即撤销。

大会的校务还是和长江临时大学一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三人轮流担任主席。在这八年中,由于蒋介石和张另有任用,实际上西南联大的工作完全由垄断。

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仅一间教室就能说明问题:大会刚到昆明时,校舍全部靠租赁解决,分散在昆明各地:理学院在大西门外的昆华农校;工学院位于拓东路的艺兮、江西、泉墅三馆。文法两个学院在昆明找不到立足之地,只好借用原驻蒙自海关办事处、法国银行、希腊公司Cosmos等闲置房屋,开办分校先开课。一个学期后,文理两校搬回昆明,商量借用昆华工业学校和昆华师范学校的临时安排,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借用昆华中学南校区和北校区作为校舍。此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仍处于“赞助”状态...

不久,学校在昆明城西北地台寺附近(即今云南师范大学旧址)买下124亩荒地,正式建起了自己的校舍。1939春夏之交,新校舍落成,文理法三个学院先搬进新校舍上课,而工程学院和师范学院还在“赞助商的围网”下。由于战时困难,经费极其紧张,所以新校舍全部建成平房,没有任何建筑。学生宿舍是茅草屋顶,有土墙,教室和办公室是铁屋顶。到了4月1944,由于经费严重亏空,学校当局不得不换上茅草屋顶,卖掉铁瓦屋顶来维持教学经费的支出!

1946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南联大告一段落。三校北归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留在昆明,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80年代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正门的东墙上,镌刻着两行金色大字:“全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上面镌刻着朱光亚的题词。朱光亚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