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

为什么要逃离香港?陈炳安曾经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贫穷和饥荒。

1957,农村集体化进一步升级。宝安县委通过《关于限制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规定》,限制社员自留地和副业收入,副业收入不能超过家庭年收入总额的30%;不允许社会以外的农民开荒或弃农经商,“以彻底堵塞资本主义的漏洞”;“男性全劳动力”一年要完成260个工作日;如果农民家中有金银首饰,必须向政府申报,然后据为国有

边境围栏

到1959年,广东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个数据显示,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只有654.38+077.58亿斤,比654.38+0958下降了654.38+05.71%。1960仍然是减产年,农民实际少收61.25亿斤粮食,相当于他们8个月的口粮。一名越狱者告诉陈炳安,那时候食物里基本没有肉和油,连蔬菜都很少。为了缓解饥饿,他曾经吃过香蕉渣、稻草、木瓜皮、红薯藤,甚至曾经吃过观音土。当时,宝安一个农民的平均收入约为每天70美分,而香港一个农民的平均收入为70港元,相差近100倍。当地一首民谣唱道,“与其寄信到香港请亲戚汇款,不如辛苦一年。”。

政治胁迫也是逃离香港的主要原因之一。

著名音乐人马思聪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在196年“文革”开始后受辱。1967年,他冒险到深圳演出,乘船逃到香港。他到香港的第二天,香港的报纸和电台就报道了这个消息,掀起了10年以知识分子和知青为主体的逃港浪潮。

陈炳安曾经采访过一个民兵队长,他逃离香港的原因在今天听起来很可笑。

民兵队长在山里发现一个从台湾省飘来的气球。气球下的篮子里有许多食物和一件白色背心。在两岸处于敌对状态的年代,广东经常发现这种气球。知青交了饭,他舍不得白背心,就偷偷留了下来。几天后,他穿着白色背心参加了一场篮球赛。围观者发现,这件白背心被汗水浸湿后,背面出现了“反攻大陆”的字样。结果,这个原本“扎根”的农民,被扣上了“美蒋特务”的帽子,被阎逼得逃到了香港。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逃离香港浪潮,当地政府也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在逃港的吴彤山上,有一个叫西坑的村子。宝安县决心在这里“展开殊死搏斗”,把西坑村建成“缉私红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