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垣苗族古代文化传统

苗族的民间节日和习俗活动很多,非常活跃。几乎每个月都有苗族的民间节日和习俗活动。这是没有文字的苗族先民,用丰富的民俗载体传递着苗族的历史文化。在大成国学院一年的学习期间,不同地区的苗族都有与神农直接相关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秋节、香舞节,也叫香舞大会。

1.赶上中秋节

传说在古代(神农取粮种神话的另一个传说),苗族始祖神农派一男一女到东方取粮种,教苗族人种植,使人能吃到粮食。因此,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和吉首市矮寨的苗族人,每年立秋前都会庆祝秋节,叫神农派来的一男一女去取谷种秋公秋婆,以纪念神农的恩情。因为在农历立秋到来之前,稻田和旱地作物正在成熟,由于神农的保护,丰收已成定局。于是,作为动员大会,四面八方的苗族人纷纷前往秋集会,举行二重唱、鼓舞、荡秋千等娱乐活动,纪念神农祖师和丘公丘婆。后来,秋祭中插入了英雄美女的爱情传说,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祈求神农五谷丰登、歌颂自由恋爱意义的群众娱乐节日。近年来,参加花垣县麻栗场秋祭的人数多达七八万人。可见苗族人崇拜神农氏取五谷种子。

2.芳香舞蹈节

苗族人不仅在秋收前祭拜神农,秋收后也举行祭拜神农的节日。苗人谷叫条乡。香舞节通常在秋季后的农历十月举行。湖南有泸溪、吉首、古丈、沅陵、辰溪等多个县市盛行舞香节。每当节日来临,都由苗族祭司主持。一般节日持续一天一夜。除了祭祀五谷神和神农,还有香舞。当地苗族人称之为“杜熊”,“杜”苗的意思是起伏和“熊”。在这一天,苗族牧师将为年轻人举办苗族舞蹈,以祭祀五谷神和神农。十月秋收前后,有专门祭拜神农的节日和舞蹈,这是其他民族没有的。

3.苗族水牛角和银饰的文化象征意义。

显而易见,黔东南苗族妇女和湘西、黔东北苗族人佩戴的水牛角银冠,将水牛角高挂在火坑左侧的中柱上祈福,是以“人头”为母题的牛耕稻作文化符号的表现和象征,是苗族先民早期牛耕稻作经济的产物。这个文化符号展示了早期苗族先民对“用水牛耕种稻田”这一标志性历史的记忆、归纳、抽象和积累。这种高挂的水牛角和装饰在头顶的水牛角银饰,具有象征“人牛头”的具象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那个时代苗族的民族微观。湘西、黔东北的苗族人把水牛放在柱子上祈福,以水牛角为荣。黔东南州苗族人头上戴着牛水窖的宽大银饰,美观尊贵。这种对水牛角和水牛角银饰的崇拜,正是历史文献中所包含的“炎神农,牛头”之义的写照。神农为“牛首”,蚩尤为“牛蹄首”,表明他们都属于不同时期牛耕稻作部落的首领。“牛头”“牛蹄”的意思是,牛头神农第一,牛蹄蚩尤第二。根据历史传说,他们是牛耕稻作文化的国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人牛头”和“人牛蹄”的文化符号是具体的,有其特定的人文内涵,但不是“半人半牛”的种族。历史上的行人根据“人牛头”和“人牛蹄”的中文写法含义,画出了“一人有一个水牛头”和另一个“一人有一对水牛蹄”的神话,使之成为“半人半牛”的神话。其实这是一种依恋和误解的解释,并不是“人牛头”和“人牛蹄”的原著。把一个历史祖先画成牛头,另一个画成一对水牛蹄,显然是以中原旱地的农牧文化来解释南方水乡牛耕的稻作文化。解释者与被解释对象之间存在时空距离,“人牛头”的本义无法表述清楚。“人牛头”的准确解释是黔东南苗族妇女头上的水牛角银饰,可以说是“人牛头”的原始具象。不难知道,水牛角原本作为一种既崇拜又装饰的具体象征,却弱化了它的崇拜内涵,加重了它的装饰和审美形象,最终形成了水牛角银饰。事实上,“人的牛蹄”也是一种文化具象和物质象征。解放前有一种供穷人冬天自用的“水牛皮鞋”,就是在剥水牛皮的时候,按照预先计算好的尺寸,剪出两张等宽的牛皮,裹在事先剪好的两根木柱上。牛皮晾干后定型,将木柱拿走,形成一副不用针线的缝纫。这种下雪天穿的“水牛皮鞋”,大概就是最原始的“皮鞋”了。古代长江中下游的水乡盛产水牛,而湘西的一些苗族是从镜湖、居务水乡迁来的。水乡苗族先民所穿的原始“水牛皮鞋”,被北方旱地农牧生态圈的先民认为是“人蹄”,也是恰如其分的描述,并无贬义在其中。苗族人是蚩尤的后裔,所以蚩尤的“人蹄”大概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