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姓历史上有哪些伟人?
苗钟:明朝(1370-1450)的一个读书人,为人豪爽,志向远大。曾任学士、兵部侍郎。永乐九年(1411)至郑桐十年(1445)任司法部尚书。著有《雪巢稿》、《亭史》、《归田》等。
苗奎:清代语言学家。字卢希安(1783-1857),直隶肃宁人。举一反三很难,但我沉迷于六书的学习。对待徐氏《说文》,好好学习,如有启示。后来我得到了顾的《音韵五书》,我很佩服,说:“我要保存一辈子!”20多岁,即编纂《石矛云顶》,接着又编纂《广书》。到一个穷国当学徒,教职不算中档,学生稍微有点被吸引。县令王君大惊失色,肃然起敬,聘主翼出关书院。道光新茂,优秀贡生。高邮王父子见其著述,与常探讨音韵学的起源,名声大振。一开始,王佐编辑修改了《甄姬衡山右》,然后到江苏做了齐文端的官样,在那里去了真巴的名邸,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写作,从事他所谓的音韵学研究。齐回京,其中包括《说文丁晟》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石矛云顶》十卷和《简寿子读》一卷。《叔重遗书》大部分被后人删或附的大意是800多件修改《说文》音类的事。古音学有十个古音表,大纲已有,但仍过密;宋麻夹杂西洋音,不要再搞了。故耿、青、郑、邓在东、冬,而葛、葛在支、肥部,集至七,含韵之组经。当一本书出版时,那些了解它的人会对它的仔细检查感到叹息。几年后,我在山东上学,还没服完役就回来了。甚至我的牙齿也在衰退,我也厌倦了游泳。自起,他随、、陈庆永等游历京师。而对来说,他总是时不时地走来走去,与前人音韵争论,与江、戴、段、孔的部分数量,意谓得失,赞美亭台,日夜孜孜不倦。他在75岁时去世。虞书还有几卷《说文解字考》、《集存韵校》和《经韵钩沉》没有出版。
苗锦卿:字辅,唐朝泸州壶关人。升了第一名,就跳槽到吏部当大夫,懂得选事。时间长了,进了侍郎。天宝二年,同书同判,以之子易在御史中为第一,论者有失公允。皇帝御萼楼重复真理,终日持纸,不能写字,人谓之拖白。坐下贬安康太守,俄为河北使。苏宗叫人走进来,拜了向佐。广德在中,太保为官。永泰初亡,易亡。一首诗。
苗世忠:宋代名臣。字子居最早是从壶关迁到苏州的。宁灵主书带荫。这座城市里有一条古老的河流。请开导我灌溉田地,很赚钱。人们称之为描红河。调任泸州司法参军。郡长想坐牢想死,撑不住了。保持生气,责任很重,中途说:“不如还田,法不可夺。”听启蒙。Xi宁中,以司农成为子洲道使,推荐十人能任,后来都投入使用,无人知晓。在讨论蛮夷的时候,他创立了折叠运输的方法,使得军粮的供应非常完善,他也因为他的工作被提升了两级。曾任海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为龙图阁、直归州,入保文阁等制、户部侍郎。
苗在成:南宋名臣,著名的抗元三杰之一。李灌周振安福大使,周豪团练大使,周振周智,慷慨而雄心勃勃。德佑元年(1275),他保卫周振,与文天祥决定抵抗元军。元军猛攻,指挥官苗再次发誓:“宁死不屈!”“这座城市落入了敌军手中,但却英勇不屈地死去了。
苗: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连云港人,苗氏第十九孙,后被贬为苗二来子。活了70多岁,15岁那年,他陪着父亲苗培源到海州衙门打官司。十八岁的秀才林,协助编校了《海州文献录》。因其身强体轻,机智超群,官方否定其学生资格,但终身不参加省考。虽然一生布衣,但苗二来子不畏强暴,打击贪官污吏,惩恶扬善,扶贫济困,平反昭雪,弘扬正气,深受群众称赞。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苗子芬: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连云港人。他是嘉庆年间新门科的进士,是国子监学的专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