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采矿史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张先生说:“天下有矿,民初有矿。”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1992年,在南京东郊汤山地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一个猿人的头骨,说明几十万年前江苏就有人类生活。在泗洪县下草湾、丹徒县白龙岗山莲花洞、溧水县惠峰山神仙洞,发现了距今4万至1万年的新人骨化石。这些猿人和新来者都知道如何开采天然石头和制作各种器皿。从发掘的文物来看,江苏的矿产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此后,江苏古代采矿业经历了从单一矿种到多种矿种、从露天开采到地下开采、从简单加工到各种冶炼技术应用的发展过程。

古代矿业多为采探结合,往往是多用多采,不弃不弃。除了用于锻造兵器和铸币的铁、铜矿物外,其他矿物的产地记载很少,所以春秋以前江苏的开采情况多以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为依据。自汉代以来,各种史书中逐渐出现了采矿业的记载。到了清末,一些主要的矿产矿区都有记载。但是信息很简单,一般只有矿产和矿产地的记录。据统计,明清以前,江苏已开采的矿种有铁、铜、白石脂(高岭土)、五色土(杂色粘土)、陶土、余余粮(粉状褐铁矿)、茅山石、太湖石、玛瑙石、花石、砚石、石炭纪(煤)及各种石头。尤其是铁矿和铜矿的开采更为普遍。地表有露头的铁铜矿,大多有古采矿记录或古采矿遗迹。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用敲打的方法将天然的石头和碎片加工成各种简单的工具。东海县山左口大仙庄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有200多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在东海县马陵山瓜墩、太湖三山岛、苏州市和连云港市郊区均有发现。此外,溧水县神仙洞和句容县苗家山也出土了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说明江苏的先民在古代是用岩石作为生产工具和武器的。

新石器时代,从北方的淮河流域到南方的太湖,有很多民族部落,他们开始用打磨的方法制作石器。在赣榆、东海、灌云、邳州、淮安、高邮、海安、常州、金坛、常熟、张家港、句容等地发掘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在收集、利用和加工石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淮安市宋集乡出土的“青莲岗文化”遗址(约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4400年),代表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出土的石器不仅加工精细,而且可以根据岩石的性质作不同的用途。例如,用于劈砍的石斧是由闪长岩、花岗岩和片麻岩制成的,而一般的工具是由页岩、砂岩和云母片岩加工而成的。同时出土了少量的玉器和玛瑙装饰品。几千年前,生活在太湖地区的人们已经学会了手工制作和烧制各种陶器,在宜兴和张著有原始的制陶工业。据《宜兴县志》记载,宜兴桂晶乡南塘村发现了5000多年前制作混砂红陶和泥红陶的遗址,证明当时已知有人开采粘土和砂岩制作日用陶器。

夏商时期,古人已经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冶炼技术开始出现。在《尚书·龚宇》中,徐州爵公只有五色土,扬州爵公只有金、银、铜三种金。商代,江苏炼铜发达。南京北银营商代遗址出土了铜矿石、小件青铜器、铜渣和炼铜工具。

西周时期,青铜相当发达。《诗·松露》诗中有“望夷,建功于南(即铜)”的诗句,夷即今江苏北部。这时的陶瓷业也很普遍,主要生产人们日常使用的器皿。宜兴的制陶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陶器,还可以制作一些原始的青瓷。

春秋时期,青铜器转变为铁器。当时吴国经济发达,铸铜冶铁水平比较高。吴越的青铜冶炼和锻造已经相当有名。“干部欧冶子凿山泄流,以铁英为第三收。”这是中国最早的铁矿开采文字记录。近年来,柳河县城桥春秋墓出土了刻有“袭父”字样的铜钟,以及用白生铁制成的铁球和用铁块锻造的铁棒。后者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炼生铁,反映了吴越的冶炼铸造工匠已经发明了冶炼生铁和炼钢的技术。春秋晚期,宜兴丁蜀地区的粘土被大力开发利用。传说范蠡首先在丁蜀镇附近发现了丰富的粘土资源,于是他建了一座烧陶器的窑。宜兴的窑主们曾视他为制陶业的创始人,至今还保留着以他命名的河流和村落。此外,此时盐城地区的盐业也有所发展。

秦汉以来,江苏的采矿业是从浙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铁、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业。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铁和铜的开采非常繁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江苏省有七位铁官,分别是下邳(今邳州以东)、东海郡耿(今海州以南)、临淮郡(今盐城)、堂邑(今六合县以北)、沛(今沛县以东)、楚国彭。根据古代矿冶遗迹,这些地方的铁矿早已被开采。其中,铜山县郭利区东山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矿山和一个露天矿坑,表明郭利铁矿是在汉代被发现和开采的。盐城北门汉代遗址出土了炼铁炉渣、焖土、各种铁器和大量汉代钱币。洪泽县凤山镇石桥也发现了汉代冶铁遗迹。铜矿石在当时主要用于铸钱和制作铜镜。西汉时有“吴(刘英)、邓(大夫)赚钱分天下”之说。相传吴王刘濞曾在柳河县冶山招募流民开矿、炼铜、铸钱。柳河县李岗楠木塘,有汉初铸钱遗址,有铜块、铸铁芯、铸钱工具等。徐州的北东山、云龙山也曾发现西汉“半两”、“五铢”的铜钱模型。东汉末年,徐州成为著名的产铜区。用徐州北东山铜矿冶炼而成的铜镜,质地非常好,所以有“铜出徐州,师出洛阳”的美誉。直到魏晋时期,徐州铜矿依然有名。《顾建明》:“汉有好铜出丹阳”。据考证,汉代的丹阳县就是现在的江宁县杨晓丹镇(位于当涂县东北),而横溪以南的杨晓丹、衡山以东的铜矿似乎在汉代就已经被开发利用了。三国时期,吴统一江南后,利用丹阳出产的铁和铜铸造自己的铠甲,并在南京建冶炼城,专门冶炼。东汉后期,江浙一带的陶瓷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官瓷。宜兴的制陶业也发展起来了。君山已能生产釉陶和青瓷。南山窑群已成为三国两晋时期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另外江苏盐业也很吃香,沿海有大片盐田。

南朝的冶铁业以南京为中心,丹阳县永世郡(今溧阳市)西南的铁仙山是当时主要的铁矿石产地,也是冶炼兵器和农具的主要场所。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在澧水县东南的芦塘山、东博山、铜山开采铜铁矿,在当地冶炼。旧的熔炉冶炼遗址今天仍然存在。南朝时期,南京附近的石灰岩被开采出来雕刻各种石兽、石柱、石碑。南京的六朝石刻相当有名,在当时中国的雕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

隋唐时期,铜和铁仍是江苏的主要采矿业,其次是粘土和高岭土。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有四个铁矿产地,分别是彭城(今铜山县)、六合、溧阳、上元(今南京);有七个产铜区,分别是江都、六合、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吴县。铜山县的郭利铁矿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当时“地产和黄金”的重要场所。句容县北铜铅山(阳山)是一个古老的矿区,历代都有开采和铸造。古代开矿痕迹随处可见,唐代开矿铸矿兴盛,一些山头已被挖开。据《太平宇宙》记载,吴县西部的铜山,是古代开矿铸钱之地。写这本书的时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这里还有铜。1958在丹徒县南溪朝峰山北坡王家庄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隋唐至宋代这一带的矿冶史实,说明朝峰山地区的铁矿自隋唐以来就有开采利用。在南京附近的江宁县伏牛山、铜井、古力、九华山等已知铜矿区均发现有古采矿坑,但具体开采年代不详。此外,苏州西部的高岭土矿也在唐代开采,用作化妆品,称为白石脂,成为贡品。1975扬州唐城遗址炉厅发现煤渣,说明早在唐代就有煤作为燃料,但其矿石来源不明。

宋代江苏探矿冶炼业发达,徐州已发展成为中国四大铁矿产区之一。太平兴国四年(979),元丰年间,徐州的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郭利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铁矿。郭利的铜矿也要开采,有专门铸造铜钱的宝丰监。当时,除了徐州郭利的铁铜矿业繁荣之外,柳河、仪征、句容等地的铁铜矿还在继续开采。据《太平通用纪》等史料记载,徐州五色土、苏州白石脂、金坛茅山余余粮、苏州花石、太湖太湖石、茅山茅山石都是宋代开采的。宜兴的陶土还有待进一步利用,紫砂陶、匀陶制品已经问世,日用陶也有所发展。宋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派人到萧县(1955划归安徽省)白土寨找石炭纪(煤)取暖冶炼。“冶铁当兵(兵器)比平时锋利。”使徐州钢铁冶炼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明代,江苏的采矿业逐渐衰落。明初,徐州铁矿仍在开采,但随着铁矿开采中心的南移,鼎盛时期的郭利铁矿逐渐衰落。明代宜兴陶瓷业兴盛,中期集中在丁山、蜀山。生产的陶器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明清时期,宜兴曾被称为“陶豆”。自明代以来,无锡出现了制砖、制陶等手工业。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溧阳东南有铁山、铜山,西南有铁叶山。仪征西北部有大大小小的铜矿山;徐州东北有盘马山,出产铁和铜。《大明一统志》中关于江苏的矿产有如下记载:应天府(南京)南有许多上等玛瑙石,东南七十里有铜山,古人采铜于此;太湖石产于苏州洞庭山,白泥(高岭土)产于阳山,土人以其为白石脂。明代的石雕业也非常繁荣。南京东郊的阳山是当时开采石料的地方,残存的“阳山碑”现已成为供人们参观的纪念碑。明清之际是古代江苏发现和利用煤炭的重要时期。《古今图书集成·专业典·卷六六七》中提到,嘉靖末年,江宁府乌石、马鞍山等地“取之不尽”。《天工开物》一书也指出,煤炭产地不仅仅是燕齐秦晋,还有吴越。在阅读史记的总结中,关于江苏矿产还有“江宁县紫金山产紫金”。《溧阳县东南部的铁产量》;“潼关山,溧阳(县)东南8里,用来产铜”;“溧水(县)西南四十五里,有一座铜山,尝铸于此”;“苏州府常州县(今吴县)光复山西南55里,有铜坑山,为晋宋时所掘,沙石皆炸为铜”;“徐州西二十里有赭石山(楚王山或通霄山)”等记载。

到了清代,江苏的采矿业更加发达,矿产地的记载也比以前更加详细,一些新的矿产被开发利用。宜兴的粘土矿大量开采,成为中国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宁镇地区的煤矿也被广泛开发利用。乾隆五至七年间(1740-1742),政府提倡办煤矿,所以当时只有“江宁府上元县几十口煤井”。但乾隆十年,因为“防匪”而禁止开矿。以后,分分合合。江苏的矿藏在《大清统一志》和《江南志》中都有记载。除了历代的重复,还有“六合灵岩山产玛瑙,名为灵岩(施宇华)”;“苏州城西南云头山产青石,天然精美。它被称为华士,宋徽宗收集贡品,所以它被称为华士港。另一种颜色白润,数之如玉,胎斑光泽可爱,可作砚”;“镇江府丹徒县庐山,县城东北六十里,产火石”;“朴阳县南六里,皆独山产石煤”;“常熟县西五里院山,石坚硬,可作砚”;“宜兴县西南的京南山,过去产铜,由本公司开采,故称铜官(棺)”;“仪征县西南神山出五色细石”;“硝酸盐产于通州泰兴县”;“徐州府东山有花石,五色,文如竹木;十堰(徐州地区)县(主要指铜山、萧、沛县、丰县、砀山、宿迁、睢宁、邳州)全面产”;“石墨出句容县茅山”;“金坛县茅山出产茅山石,如玉钟乳石”;“溧水县陈山山在县城东15品玉”;“吴县穹山产自然铜,在县城西南六十里”等等。

除了上述矿业,古代人开采天然石材用于房屋、墓葬等建筑材料,利用黄土制作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非金属矿物用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其起源的年龄是不可能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