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内容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蔓延,震动了中国思想界,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最先觉醒的是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余种政治刊物。还出版了陈天华的《经世忠》、《回头看》、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许多社会政治著作,如蔡元培的德铜《哲学精要》,严复的赫胥黎《进化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随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国内外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钟惺会、华兴会、科学补习学校、光复会等。8月20日,1905,中国联赛成立。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各省各界人士的反对,出现了范围广泛的铁路保护运动。四川是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护路运动。1911 6月,四川成立了铁路保护同志会,宣布“宗旨是保护铁路,废除契约”。9月,该省60多个县成立了护路协会,数千万人参与了这场运动。清政府一方面将湖北新军调入四川,一方面下令“强力镇压”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

当四省护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妇促会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65438年10月9日,孙吴在汉口不慎准备炸药,起义的秘密泄露,刘福记、彭楚范被捕。10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抓捕革命者。当天晚上,武昌新军士兵击毙镇压革命军人的排长,攻占楚王台军械库,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炮火。经过一夜鏖战,6月5438+0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从12到13,起义军攻占汉阳和汉口。武昌首义的成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革命者奋起响应。湖南和陕西率先做出回应。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福建、广东等省相继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编辑第2段。建立中华民国

1911 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构。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如:命令省政府机关焚烧刑具,废除酷刑;取消清朝法规中的各种“贱民”;保护海外华人;禁止买卖人;废除主从地位;顺序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和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种植业,奖励华侨来华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和法令改变了习俗和传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11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被袁世凯篡夺是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府的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夺,以及部分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编辑第3段。革命组织

(1)发展历史

从65438年到90年代,很多人开始鼓吹暴力革命,以彻底推翻满清建立的帝国王朝和帝制,建立类似法国和美国的共和国。最早主张革命的人大多集中在海外,多为留学生和华侨青年。最早的革命组织也是在海外建立的,其中以杨为骨干的辅仁文社是在1890前后在港成立的。孙中山还于6月24日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次钟惺会,1894,165438为革命筹款。两者后来在香港1895和1合并,继续称为兴中会。同年10月26日,1,第一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没有成功。孙和杨也因此被香港当局通缉并禁止入境。第二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廷绑架。这一事件成为国际新闻,孙在国际上出名了。杨于1901年在香港被清官暗杀。

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清皇室在事件中的笨拙举动,使其威信大打折扣。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知识分子感到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的人数大增,以日本最多,1904年达到2万多人,其中不乏因公出国的。革命思想在留学生中广泛传播,主张革命的学生成立各种团体,出版刊物,主张民主革命。其中,张、邹容、陈天华在日本非常活跃。后来,许多留学生回国,成为国内革命组织的骨干。

1903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满清政府划出部分领土供两国交战,并声称保持中立;皇室中甚至有人把大清的土地称为“宁赠朋友,不赠奴隶”,使得革命救国的呼声更加响亮。此时中国也出现了各种革命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是黄兴领导的华兴会(1904成立于长沙,会员有黄兴、刘、宋,主要是湖南青年)和陶、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1904成立于上海,会长有秋瑾、张,主要是江浙青年)。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革命小团体,如江苏的励志社、四川的实力派社、福建的文怡社、江西的汉独社、江西的易帜社、安徽的王越社、广州的群志社等。这些革命团体并不一定隶属于彼此,大多带有地方色彩。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谋求推翻满清王朝,恢复汉人原有的山川;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共和制国家。其中,推翻满清的诉求强调满汉的区分;要求恢复的仅限于以汉族为主的18个省份,东北三省、新疆、西藏、内蒙古被排除在外。满是人的态度,符合我国地下帮派反清传统。因此,许多革命组织利用秘密社团的力量进行革命。例如,华兴社与青帮关系密切,光复社与青帮关系密切,钟惺社与黑社会关系密切。孙中山也是洪门致公院成员。

1905年夏,孙中山先生成功加入日本华兴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并于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发表在华兴会、同盟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20世纪原名《支那》)上。该联盟将积极宣传他们的想法,大力促进群众的觉醒。由张、陶主编,胡、汪精卫执笔的《人民日报》,与主张保王主义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撰写的《新民丛报》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虽然1907年同盟会再次分裂(孙中山因接受日本政府资助,未经公开讨论退出光复会)。孙中山、汪精卫、胡等于另一个总部在南洋;黄兴继续支持孙中山,但他在革命中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06年2月,西之行召开成立大会,由刘敬安主持,孙武、、何基达、冯牧民等100多人参加。《每日通报》的前身是武昌圣公会下属的一个报纸阅览室,以向学生、新军和社会党派灌输新知识和革命思想为主。以后会通知成为团湖北支部的机关。

从1906开始,陈去病等人在江南组织了黄社、神教、匡社等文学团体,1909组织了南社,通过文学创作传播新思想。

1907年7月,东京部分团员主张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刘、、焦大丰、、孙武等人在东京成立了进步党。进步协会的性质和纲领与同盟会几乎相同,但并不直接隶属于同盟会。进步协会是武昌起义的领导组织之一。

191165438+10月30日,真武社更名为文学社,选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北为文献书记,刘福记为评价部长。文学社是新军青年士兵的组织,旨在通过向新军渗透掌握武装力量。文学社是领导武昌起义的另一个领导机构。

(2)班级和小组

辛亥革命的力量很多,有从国外归来的学生、知识分子,有共产党员、华侨、新军士兵、地方士绅、农民、游民等等。

(3)新兴知识阶层

新兴的知识阶层主要是在国外学习的学生和来自新学校的学生。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鼓励他们出国留学。许多年轻学者要么进入新学校,要么出国留学。在陶的倡议下,许多学者捐官赴日学习军事,徐锡麟就是其中之一。

1900期间,掀起了一股留学中国的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有一万多人,日本学生周围聚集了大量反清精英。1905,中国联盟在东京成立的时候,90%以上的参与者都是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也组织了一个婆媳团。

留日学生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除孙中山外,黄兴、宋、胡、廖、、汪精卫等革命领袖和骨干都是留日学生。

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了一个新的知识阶层的出现和崛起。受到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导力量。

(4)会见党的群众

清末,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在内的众多秘密社团是领导群众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回民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人员。回民党上层以地主士绅为主,回民党一直主张“反清复明”的思想。

华兴社与哥老会、光复会、青帮关系密切,钟惺社与黑社会关系密切。孙中山也是洪门致公院成员。1908之前,革命党人重点接触和利用回民党,准备通过回民党会众发动反清起义,作为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回忆当时寻找革命力量时说,“士大夫贪图名利,而所谓肮脏社会反对黑社会组织,其中包含反清复明的思想。”

(5)海外华人

在辛亥革命中,华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参加和支持同盟会,提供经费支持革命活动,并多次回到家乡建立革命组织和参加武装起义。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的钟惺俱乐部。第一批加入钟惺俱乐部的20多人是海外华人。

海外华人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72名黄花岗烈士中,华侨占29人。

⑹新生力量士兵

从1908开始,革命党人把群众起义的重点转移到了新军身上。革命党人在新军中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对士兵进行革命宣传。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了当时建立的新军,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还有很多骨干,如刘耀成(刘福记)、詹大北、、张廷富、蔡大夫、王文锦,都是当年参军入伍的年轻人。

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和进步协会很早就和新军建立了联系。

(七)士绅和商业士绅

1907年9月至10年10月,清政府发函设立咨议局、咨议局。这为士绅和商人提供了参与和讨论国家事务的机会。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许多士绅和商人通过选举进入咨议局,一批开明士绅聚集在咨议局。地方士绅的力量在地方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这些士绅、商绅本来就是立宪派,但后来推出的第一届内阁,竟然是皇族和满清主导,立宪派对满清政府很失望。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纷纷附和革命。

(8)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一些外国人支持和参加了辛亥革命。其中,日本人在中国革命中表现最为积极。许多革命组织在日本建立和运作;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的帮助下,中国同盟会也在东京成立,一些日本人甚至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甚至包括日本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一辉,他在日本226事件后被判死刑)。在许多革命起义中,日本人都直接参加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起义中死去。

(九)会见党的群众

清末,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在内的众多秘密社团是领导群众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回民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人员。回民党上层以地主士绅为主,回民党一直主张“反清复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