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是什么样的历史书?

《国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族史书。

《国语》,又称《春秋传》或《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但从内容来看,有现代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根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家记载的原始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史书,共21卷(篇),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国家。记事的时间从西周中期开始,到春秋战国之交结束,大约持续了500年。

与《左传》相比,《国语》记载的事件大多互不关联,重在背单词。它们往往通过言语来反映事实,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主题思想。

《国语》的思想比较复杂。它侧重于记录事实,所以它所表达的思想会随着它所记住的人和词而变化。比如《鲁豫有约》中的儒家语言就包含了儒家思想。《奇遇》中,管中闵大谈霸权;在于越,范蠡依然阴柔,利欲熏心,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

《国语》与《左传》和《史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没有添加“君子之言”或“太史龚玥”等注释。因此,作者的观点并不明显和客观。《国语》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尊礼敬人的观念。西周以来的尊天护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

虽然普通话很多地方强调天命,有事求神指教,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中,人们已经对神同等重视,从对天命的崇拜到对人事的重视。所以我们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为执政之本。比如在《鲁豫有约》中,鲁太史力格在评论晋人杀其君主巩俐时,认为暴君被杀是罪有应得,臣民反抗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