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泉斋药店的历史沿革

寿泉斋由王力敖和孙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创建。是慈城南郊人,孙是宁波人。两人因为和考官认识,成了最好的朋友。王爱医,懂药理。经过商议,两人决定在医药行业合作,开了一家名为寿泉斋的店铺。他们吸引顾客的目的是拯救世界和造福人民,并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真正的商品。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型。10年后,孙氏股份拆分将由王独家经营。相传从第二代到第三代,温州、台州、舟山等地开始销售自制眼药水(包括眼药水和鹅毛管眼药水)。寿泉斋的老板很会做生意。例如,在四月初八,在银洞王宇附近的灵峰寺举行香火仪式时,他借机用茶招待朝圣者,以吸引买家。大多数人都喜欢把他的眼药水买回来。香客视灵风关蝶、寿泉斋眼药水为灵物。后来制成高丹丸散,眼药水的处方给了柴桥莲芝店,这就是宁波久负盛名的“柴桥眼药水”的由来。到了第四代,生意越来越红火,于是进一步扩大店面和仓库,在杜东路开了一家阳春堂分店(1947店面迁到百丈路)。几代之后,子孙繁衍,对店铺事务的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初成立股东会,利润定为16股,其中股东占10股,“五公”(经理、副经理、监事、会计、采购员)占2股,职工占2股,公积金占2股。股东分上海和农村,大家争了好几年。直到1926年北伐,冲突才暂时妥协。大家一致同意,已经在这家商店的股东将被终身聘为经理。1931成立董事会,由任董事长,王汪清、王澄清、王任常务董事,王任秘书,沈金涛任经理。沈任职三年,后来的经理是方阳夫。在党某任职期间,储物间不慎起火燃烧,造成重大损失。一段时间后,经理一职由叶换成了沈金涛。沈死于1948,副理丁锦麟升任经理,直至解放。

解放初期,鼓楼前增设了寿泉斋分馆。1956寿泉斋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后,在公共管理者的领导下,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鼓楼分店并入西郊益寿堂,百丈路分店并入薛洁县向阳药店。“文革”期间,总公司更名为“健民中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