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抚顺煤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但到了清代,因为临近皇家“三陵”和“永陵、涪陵、昭陵”。清朝统治者害怕伤害“龙脉”,禁止开采煤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国力日渐衰落。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不得不取消了对抚顺煤田的开发禁令。

1901年,王成瑶等人上书清政府,申请开采富顺煤田的许可,成立“李华兴公司”,开采杨光河以西的煤田。翁寿和其他人创办了富顺煤矿公司,开采柏杨河以东的煤田。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俄国将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次年,“铁路用地”改为“南满铁路附属用地”,日本侵占抚顺煤矿。

1905年,日本侵略军在抚顺设立“采煤站”。两年后,由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经营。侵华日军占领抚顺煤田后,为推行其“工业扩张计划”,除了开采原有矿井外,还在前进寨和杨白堡开设了“东相坑”和“大山坑”两个竖井。到1912年(民国元年),煤炭日产量已达5000吨。后来实施了“第二阶段工业扩张计划”。他们征用土地,扩大矿区,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采取极其野蛮的手段疯狂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据相关资源统计,到1930,煤矿从业人员总数已达3万多人,是1907的29倍,煤炭产量是1907的34倍。日本帝国主义将抚顺煤矿视为“(满铁)社会的财源”和“帝国的一大宝库”。

煤矿的大规模开采使抚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封建城镇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殖民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中心从浑河北岸的抚顺市转移到浑河南岸的前进村。1908年兴仁县迁至抚顺市,同年兴仁县改为抚顺县。这是以富顺县的名义进行治理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末,抚顺人口猛增到20多万,市区面积从清末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91平方公里。前进村也从原来的几十户人家变成了熙熙攘攘的集市,邮电、交通、

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1915年,富顺县由富顺市迁至前进村,大量工商店铺也集中于此。前进村成为抚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变形的千金斋具有典型的殖民地特色,日式街的设施完善统一:中国街烟雾弥漫,脏乱不堪。警察、特务、汉奸横行,把前进寨变成了剥削者的天堂,工人的地狱,广大矿工在艰辛中赚钱。“到了千金寨,把被褥卖了,新的换旧的,旧的换麻袋。”这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是当时劳苦矿工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

随着煤炭工业和商科学生的发展,以及城市中心的南移,前进寨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抚顺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东北重镇。富顺县衙于1915年由富顺市区迁至前进村后,成为富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28,东北改名。次年,奉天改为辽宁省,抚顺县归辽宁省管辖。193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决定进一步扩大对抚顺煤矿的开采。1936年,前进村居民被迫迁至新抚顺,抚顺市中心开始转移。按照当时日伪的“部计划”,抚顺南站作为重点商业区开放:王华和新抚顺成为一般居住区和中等商业区;南北台、东园、新屯和王华是日本人的专属区。城市基础设施畸形发展。65438年至0937年,日本伪统治者决定在抚顺县部分地区设立抚顺市,并设立伪抚顺市公署,成为抚顺建城的开端。

1945“八·一五”光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日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进驻抚顺,分别成立抚顺市、县人民政府。1946 3月21,国民党军队占领抚顺地区后,成立了市政府和县政府,在城乡设立了相应的统治机构。1947年,国民党行政院决定撤销抚顺市,将抚顺市并入抚顺县。

抚顺后金石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616年在新宾的赫图阿拉城(今新宾故城)成为可汗,建立了金政权(史称后金)。1618后,金发表“七恨”檄文,向明宣战。同年,攻打抚顺城,明李守江永芳投降,努尔哈赤轻松拿下抚顺。

清朝定都北京后,康熙三年(1664)建立承德郡,为奉天府郡。承德县辖今沈阳、福州部分地区。清廷以保护其“龙兴之地”为由,对辽宁、沈阳尤其是抚顺实行封禁,修筑柳条边墙,禁止汉人涌入,使这里的社会发展陷入停滞,造成了城破地荒的荒凉景象,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1778年,清统治者重建抚顺城,设立城卫,统辖抚顺军民。完成于1783,历时6年。城址在明代抚顺市西南,规模大于明城。建城后,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关中汉人大量迁居抚顺,使这里的农业得到发展,城市商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在抚顺市,有大商店、当铺、粮库、饭馆,还有肉市、柴市、牲畜市场。抚顺成为辽东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城市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为近代抚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的抚顺

明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奖励开荒,大量移民从山海关迁入,使抚顺人口大量增加,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建抚顺城,这是抚顺得名的开始,意为“富隋边疆,顺夷人”,体现了明朝对周边民族的招安政策。

古代抚顺

抚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的活动,给辽东大地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细煤制品属于抚顺西露天矿的煤。据推测,早在7000年前,抚顺就有先民居住。到汉代,抚顺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已经相当发达,煤已经用于生活和生产。抚顺劳动公园发现的汉代古城遗址是抚顺市的前身。

明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奖励开荒,大量移民从山海关迁入,使抚顺人口大量增加,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建抚顺城,这是抚顺得名的开始,意为“富隋边疆,顺夷人”,体现了明朝对周边民族的招安政策。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616年在新宾的赫图阿拉城(今新宾故城)成为可汗,建立了金政权(史称后金)。1618后,金发表“七恨”檄文,向明宣战。同年,攻打抚顺城,明李守江永芳投降,努尔哈赤轻松拿下抚顺。

清朝定都北京后,康熙三年(1664)建立承德郡,为奉天府郡。承德县辖今沈阳、福州部分地区。清廷以保护其“龙兴之地”为由,对辽宁、沈阳尤其是抚顺实行封禁,修筑柳条边墙,禁止汉人涌入,使这里的社会发展陷入停滞,造成了城破地荒的荒凉景象,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1778年,清统治者重建抚顺城,设立城卫,统辖抚顺军民。完成于1783,历时6年。城址在明代抚顺市西南,规模大于明城。建城后,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关中汉人大量迁居抚顺,使这里的农业得到发展,城市商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在抚顺市,有大商店、当铺、粮库、饭馆,还有肉市、柴市、牲畜市场。抚顺成为辽东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城市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为近代抚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