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粱品种改良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高粱品种改良始于20世纪20-30年代,在金陵大学的北平、太谷、定县、济南、开封试验田和北方一些农业试验单位、农业学校进行品种收集、观察和研究。甘肃省陇南农业试验场1933育成陇南330、陇南403。同时,金达凯丰育成“26-12”,燕京作物改良农场育成“燕京6-1”等品种;东北公主岭、熊岳农业试验田于1939年开始采用系统育种改良,于1941年开始杂交,先后育成“牛心棒”、“黑壳蛇眼”。

自1949以来,我国高粱品种改良翻开了新的一页。迄今为止,高粱品种改良大体经历了地方品种整理、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四个阶段。

1.当地品种的选择

从1950开始,通过育种鉴定,筛选出一批地方品种进行地方推广。

2.系统育种

在此期间,高粱品种通过混合选择和系统选择得到改良。熊岳334、熊岳360、合江红1、昭农303等新品种分别由辽宁省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内蒙古赤峰农业试验场育成。

3.杂交育种

中国高粱杂交育种起步晚,持续时间短,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辽宁省农科院育成119,沈阳农学院育成大红穗,辽宁省锦州市农科所育成晋亮5号。

4.杂种优势的利用

65438-0956年,中国留美学者许从美国引进了高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TX3197A和B,从而开始了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利用。经过4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粱杂交种,满足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大提高了高粱的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