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运到底有多难?
俗话说“父母不远行”,所以古代春运返乡的人大多是官员和商人。虽然古代不存在抢票的问题,但由于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和四通八达的道路,古代的春运热潮也是跌宕起伏。
首先是交通。交通可以分为陆路和水路。陆上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长途汽车、长途汽车、安全车等。蔻驰由一轴、两轮和一方车组成,起源于先秦的战车,轻便、简单、普通。北车最大的优点是有帘罩,前后都有,可以载客,拉货,类似现在春运高峰的长途卧铺客车。装车是只有政府官员才能享受的豪车,普通人享受不到。水路自然是坐船,很方便。古人在旅途中一般会水陆结合,这样可以尽快与家人团聚。
第二是道路。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有宽敞平坦的道路,主要是土路和山路,雨天更难行走。虽然有些皇帝也修了一些路,比如汉代的《贾善传》中记载“秦尉迟道在天下”,“道宽五十步,树高三尺,厚而筑外,隐有金椎,树有松树”。秦的驰道相当于国道,宽69米,双向八车道。两边种了松树,既绿化了环境,又防风防噪音。但这样的路毕竟少,古人在崎岖的路上赶回家真的很辛苦。
第三是差旅费。对于现在的路费,可能有些人还是觉得回家一次要花很多钱。如果他们生在古代,真的有可能回不起家。据记载,公元730年,30岁的李白在长安过了一年,年底就要回家了。他从陕西长安出发,向西到大三关,然后走陈仓路,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再沿着金牛路回到江油在四川的老家。全程1800里,600里平,1200里山路,只能骑行或步行。李白走了大概1个月,路费花了12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万。再比如,1061年,54岁的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带着家人和仆人从开封回到江西永丰老家。他们先坐马车,走了大概700公里,然后坐船走了大概300公里,差不多用了30天。路费是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万左右。看到古代的过路费,你还会感叹现在的过路费贵吗?
最后是时间问题。因为运输速度慢,一个月的行程是常有的事。而且路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回家的旅程也可以算是一次旅行。
看了古人的春运热潮,你觉得现在的春运热潮还很快乐吗?
你对春运高峰有什么看法和有趣的经历?请评论并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