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抗夷的历史典故
语义:原来,春秋时期东移后,诸侯国内乱,戎狄入侵,周朝动荡,齐桓公姜在丞相管仲的协助下,高举“尊王拒外”的大旗,在国内尊周天子为天下霸主,稳定了中原诸侯国,维护了国家统一,抵御了海外游牧民族的入侵。
惩罚荆楚越界,捍卫中华文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发展中的争霸故事。总之,管仲“尊王拒洋”的口号,提出了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外侮的思想,体现了我们民族思想的核心精神,对促进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1,周战国齐国公杨高《春秋公羊传》,尊君斥夷。2、清·皮锡瑞《经学史·经学古》,惟尊王骄,虽春秋义,而王妃骄,蛮不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郑、金三国诸侯的护卫下,将都城从濠江迁至洛邑。
平东东移,是周朝国家局势的转折点。从周武王建立到周幽王被杀为西周,平东迁到东方,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后期是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
王萍东移后,周天子失去了统治权,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于是,诸侯的影响力不断壮大,皇帝的皇权逐渐衰落,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郑庄公,王萍的近亲,石舟的宰相,开天辟地,对天子可没这么客气。他抢了天子的麦子,与天子交换人质,假命伐宋,甚至公然与之对抗,竟敢让部将向桓王放箭,让天子彻底名誉扫地,被拉下神坛。
正是这一箭,拉开了春秋诸侯国争霸的序幕,预示着“礼崩乐坏”,周天子不再独享,无力共主天下。
这一时期,国内诸侯兄弟反墙,篡权政变频发;诸侯争权夺地,兼并战争不断爆发;北方容帝劫掠南方,南方荆楚称王,中原王权岌岌可危,中华文明危机四伏。
此时,中原大国齐国君主姜在天才宰相管仲的辅佐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基础上,适时地举起了“尊王拒洋”的大旗。
以维护王权的合法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扶弱济贫,惩治不法,抵御外敌,保卫国家,行使大国领袖的权力,充当诸侯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