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街的历史演变
北宋因金兵入侵而灭亡。皇族之子赵构南渡长江,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为开发江南土地,特辟嘉兴路,在华亭县吴淞江下游设上海镇,河桥归上海镇管辖。
嘉定县于10 (1217)与昆山县分离,江桥乡有小部署。雍正三年(1725),宝山县脱离嘉定,江桥乡部分归属。
咸丰10 (1860),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全国各地义军纷纷响应。青浦周立春、尚义利川相继揭牌,影响巨大。为了镇压农民,苏都坦成立勇团,招募局勇屠杀叛军,将原来的红桥、新泾、江桥、朱寨四个乡合并为西乡。加强内部协调,实施联防。江桥应该叫江桥区。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江桥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名为镇。宣彤元年(1909),设松浦镇,江桥亦称乡。民国成立后,上海县归江苏省上海海道管辖,江桥为江苏省上海海道、松江府、上海县、葡宋城所辖乡镇。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胜利后,上海、闸北、杨静、松浦、漕泾、塘桥、高星、陆航、印相、杨司、德化7个乡划归上海特别市,直属中央国民政府。从此,江桥乡脱离了江苏版图,成为上海的特别行政区松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党政府弃邻设嘉宝,江桥地区为松浦区第21号、第22号、第23号、第24号,松浦区第五联保所设在江桥镇。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侵华,上海沦陷。次年,上海伪政府成立,松浦区划归上海西办事处管辖。次年,废所更名为羽林区,管辖范围不变。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国民党政府接受,恢复松浦区旧名,将位于吴淞河北的唐家角、盐场两个自然村划入江桥,成为松浦区第25保。至此,江桥地区共有21、22、23、24、25家保险公司,隶属于第五联保所。
民国36年(1947),松浦区更名为新泾区,1949年解放。江桥于1949年5月解放,第二年改变隶属关系,江桥乡划归真如区。新真如区辖真如镇、杨桥、陈渡、电台、江桥、通信,同时将杨桥乡13个自然村划入江桥。
1951土改结束后,划分小城镇建立政权。江桥乡(19个自然村)、双阳乡(21个自然村)、镇江乡(江桥17个自然村)、镇阳乡(江桥16个自然村中的13个)设立为杨桥乡的一部分。
1954年,嘉定县将南翔区天都乡(18自然村)划给江桥。至此,江桥* *已有江桥、双阳、镇江(大部)、镇阳(大部)、天都五个小镇。
1956 1在建立农业合作社运动中,将江桥、双阳、天都三个小镇合并为江桥乡。镇江大部分和镇阳大部分合并为镇阳乡。同年3月,上海将新泾、龙华、真如撤出合并区,成立上海西郊。江桥和镇阳成为西郊管辖的两个乡镇。
1958年7月撤区并县。原新泾、龙华区并入上海县,真如区并入嘉定县。同年9月,在人民公社高潮中,在真如区范围内成立了长征人民公社。公社下辖10旅,江桥地区成为长征公社第五(最多)、第六、第七、第八旅。
1960年6月,1年6月,废弃大队建管理区。原来的七八旅是江桥管理区,五六旅是镇阳管理区。
1961三月和1961年11月两次拆分公社。先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三。此时,江桥公社有11大队,2674户,12704人,劳动力6592人,耕地19970.8亩。
1980地名普查,霍星大队更名为化庄大队。1981,拆分振新、建华两个旅,新增镇江、建新两个旅;1984年,五四旅分裂为府旅。
1983年5月,经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结束了长达25年的政社合一体制,行政社会分离。
1993年3月2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1993)21号文批准,同意撤乡建镇。江桥乡人民政府更名为江桥镇人民政府。
1995年8月9日,经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府(1995)第155号文批准,同意设立镇心新村街道办事处(筹),镇心新村街道办事处是嘉定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管理本地区的行政工作,其职能和任务按照《上海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执行。
镇心新村街道办事处(筹)的管辖范围为:城市规划外环线以东江桥镇所辖的镇心、镇江、冯庄、闸桥四个村共约6平方公里。
1995 10 10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嘉定区镇新村街道办事处。
2006年9月15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2006)93号文件批准,同意振新新村街道更名为振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