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种族灭绝

种族灭绝通常被认为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征。这种观点主要源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纳粹占领的欧洲的可怕事件。然而,在古代世界,也有一些可能被视为种族灭绝的场合。从历史的角度考虑种族灭绝,首先要问什么是种族灭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个概念确实发生过,但还是很难准确定义。

这个词本身最初是由首席执行官在1944年由波兰作家Raphael lem kin(1900-1959)创造的,他将希腊种族或部落一词中的“geno-”和拉丁语中表示杀戮的“-cide”结合在一起。种族灭绝的现代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莱姆金的工作,他年轻时在东欧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并在二战期间作为抵抗德国军队的战士(Elder 2005;麦克唐纳和摩西2005年).莱姆金在1944年出版的重要著作《轴心国在被占领欧洲的统治》中,将种族灭绝描述为“旨在摧毁族群生活基本基础的不同行动的协调计划,目的是摧毁族群本身”(Jones 2006:10-11)。解释现代种族灭绝法律概念的第二个最有影响力的文件是联合国在1948年通过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该公约第2条将种族灭绝定义为“全部或局部消灭一个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意图”。

此后,学术界就这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所引发的种族灭绝的确切解释展开了广泛的争论。然而,可以看出,要将一个事件视为灭绝种族罪,需要两个主要因素,即代表犯罪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政治、社会或文化群体采取行动的明确意图。考虑到这一点,就有可能确定古代世界种族灭绝的两个可能案例:公元前146年罗马对迦太基的毁灭和公元前416年美洛斯的雅典大屠杀。

迦太基的罗马大屠杀

迦太基位于非洲地中海,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突尼斯城,距离罗马400英里。迦太基毁灭的主要来源是历史学家阿皮安和波利比乌斯。迦太基是作为腓尼基殖民地建立的。与罗马帝国通过征服邻国进行扩张不同,迦太基通过与远至英国的地方进行贸易联系,向北发展扩张,南部是现代非洲的加蓬(布劳德尔2001: 218)。迦太基的腓尼基血统,意味着这座城市在某些方面与罗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它的* * *比所谓的民主罗马更具有贵族性质,它的宗教对罗马人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谜,它的整体人生观受到了东希腊和非洲的影响(布罗代尔2001)。

罗马和迦太基逐渐成为地中海两岸真正的超级大国,所以他们之间的战斗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这发生在三次布匿战争期间,所以称之为布匿,是因为罗马人用拉丁语Punicus来指代迦太基的腓尼基血统,始于公元前264年,止于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灭亡。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使罗马控制了西西里、西班牙和大部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149年爆发的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王国灾难性地入侵了现代阿尔及利亚。公元前149年,为了应付这场战争,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在西庇阿的尤努斯的指挥下,在非洲登陆,开始围攻这座城市。起初,迦太基人试图与罗马人和平相处,罗马人宣布了一系列要求他们满足的困难条件。罗马最初要求劫持人质,交出城内所有武器。当所有这些要求都满足后,罗马下令拆除这座城市,并在内陆进一步修建。在这个阶段,背水一战的迦太基人别无选择,只能战斗。

尽管罗马军队的强大力量,这座城市又坚持了三年,直到最后,公元前146年,防御失败,罗马人蜂拥而至。这个城市的居民被纪律严明的军团屠杀,他们有系统地挨家挨户迁移。劳埃德(1977: 178)认为城市可能有多达20万居民,而布罗代尔(2001: 225)则将人口规模减少到10万人左右。然而,即使在这个低端,这个城市的屠杀也是巨大的,在当时的欧洲世界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幸存者可能从30,000到50,000不等,被卖为奴隶。在罗马的直接命令下,这座城市随后被放火焚烧,经过十天的焚烧,石头被一一拆除。波利比乌斯在他的《历史》第38卷第3章-11中指出,“迦太基人的毁灭是直接而彻底的”,因此没有迦太基人留下来表示遗憾。

在古代世界,杀死一个居民拒绝投降的城邦的所有居民是很常见的,因此有必要仔细检查这一特定事件是否为种族灭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与莱姆金的种族灭绝概念相一致的因素,就是罗马显然有意摧毁迦太基及其人民和文化,无论如何。这个潜在的目标,从战争爆发前罗马对迦太基越来越贪得无厌的要求就可以看出来。当迦太基无法当场满足要求时,就为罗马人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借口。此外,在罗马的统治精英和人民中,有一种必须摧毁迦太基以确保罗马政治和文化统治地位的感觉。罗马政治家老卡托的个人座右铭就是最好的总结,意思是“迦太基必须毁灭”。他用它来结束所有的公开演讲(拉迪切1973: 85)。

美洛斯的雅典大屠杀

另一种国家支持的种族灭绝可能是公元前416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帝国对希腊岛屿城邦和美洛斯文化的破坏,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雅典人最终失败。这场战役发生在整个希腊世界,被当代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视为一场世界性的重要战争。公元前416年夏天,在雅典的战斗间歇,她将注意力转向了附近的美洛斯岛,那里的人们自称是斯巴达殖民地的后裔,但迄今为止他们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雅典人觉得不能再容忍爱琴海上有一个正义国家的存在,于是派代表到岛上要求他们投降。

在修昔底德对战争的描述中,双方随后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辩论,名为“美丽的对话”(华纳1985)。在这场辩论中,雅典人对自己的意图非常开放,比如号召梅里安人投降以“拯救你的城市免于毁灭”。雅典人显然意识到了梅里安人是一支弱小的军事力量,他们称梅里安人为“弱小”和“劣等”,认为“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梅里安人仍然拒绝投降。constantakopoulou(2012:50)指出,在古代,美洛斯等希腊岛屿往往保持着独特的岛屿文化,并以独立为荣。所有服役年龄的男人死了,他们把女人和孩子当作奴隶贩卖(华纳1985: 408)。迈耶(1999: 524-525)说,这一行动得到了雅典人民议会的批准,涉及谋杀约1500名男子。除此之外,我们不应该把牺牲妇女和儿童的生命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出售的决定看作是一种仁慈的行为,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为了根除和摧毁梅里安社会和文化而屠杀男人的一种补充。

正如在最后一个例子中,雅典人似乎有一个明确的意图,要摧毁梅里亚人作为一个群体和一种文化。这是对全希腊的雅典盟友的警告,让他们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保持忠诚。美洛斯的大屠杀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考虑到两国之间的残酷战争已经持续了15年,这是令人惊讶的。大屠杀发生几个月后,雅典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写了一部震撼人心的戏剧《特洛伊妇女》,这部戏剧可能直接借鉴美洛斯大屠杀来集中谴责战争的残暴。该剧以攻陷特洛伊后的时期为背景,从英雄战争的英雄观转向考虑失败的城市领袖的妻子和孩子的苦难,他们被带到船上面对希腊的奴隶制(Murray 2011)。

结论

总之,我们研究了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界定灭绝种族的概念。我们注意到,种族灭绝必须包括两个明确的要素:实施行动的明确意图和由此造成的整个独特群体的毁灭。然后,我们讨论如何将这一定义应用于古代世界的两个重要事件,即罗马占领迦太基和美洛斯雅典大屠杀,以证明这些事件可能已构成种族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