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1.7特大洪水,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一艰难的结果的?

1981年8月,关中西部、陕南出现持续暴雨到大暴雨。月降雨量宝鸡413.1mm,凤县435mm,略阳689.9mm,阳平关101mm,勉县706mm。8月14日至8月23日,连续降雨10天,降雨量是常年同期的4 ~ 6倍。8月21日,宝鸡、凤县、略阳、阳平关、勉县日降雨量分别为110.9、105.7、113.9、186、95.2毫米。该地区持续降雨的持续时间和数量为历史罕见。由于持续降雨,水土饱和,加上暴雨,山洪爆发,河水暴涨,山体崩塌,泥石滑落,造成铁路大洪水。8月19日,宝成铁路略阳至阳平关间发生第一次险情,交通中断。8月21日,陇海铁路宝田段、宝成铁路宝光段、阳安铁路(以下简称“三线”)发生严重水害,分别于11、12、18、11封闭。在850公里的铁路线上,有750公里被洪水袭击,发生了灾害。通往中国西北和西南的动脉都瘫痪了。本文仅对当时宝成铁路的受灾情况和抢修情况做简要记录。

宝成铁路宝光段水害750处。37个路段,32辆车因水毁中断。17桥梁被冲毁,7根横梁坠入河中。嘉陵江大桥11三个桥墩断裂。4孔钢梁被洪水推入河中,1孔被冲离桥台400米,2孔缺失。13隧道成“泄洪道”,出轨面高3.5 ~ 4米。三名工人被隧道里的洪水冲走,失踪了。泥石流53条,红花铺站泥石流近5万立方米,厚度4-5米。轨道和7辆卡车被埋。桥涵淤积堵塞192。山体路堑边坡发生滑坡340处,313km,100m ~ 300m,13名工人遇难。堤防坍塌,下沉45处。全段总土方量为654.38+0.84万立方米。

这场百年一遇的洪水,破坏铁路线路之长,成灾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中断运输之久,是宝成铁路通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罕见的一次。

洪涝灾害发生后,铁路、公路、供电、通讯都被“阻断”,无法取得联系。沿线各工区、工程队各司其职,迅速组织职工、家属、待业青年、民工齐上阵,清塌挖淤,抢修线路。铁路局、分局、车站的领导和工程师徒步赶赴现场,勘察灾情,组织抢险救灾。通过双石铺军电台,报道了宝成铁路洪灾情况。得知灾情后,铁道部立即指派李克非副部长领导工作组。

到达宝鸡指挥抢修。同时紧急调集抢修队伍昼夜进入抢修现场。

为统一领导和指挥抢修,铁道部决定在宝鸡成立“铁道部宝鸡至成都铁路抢修指挥部”,下设秦岭、双石铺、洪庆、略阳、广元抢修指挥部,分段负责抢修。针对灾情,总指挥部提出了“确保安全、争取时间、先联系后巩固、兼顾未来”的原则。在应急抢修部署中,采用两端推进,中间开花的方法。专业队铺轨挂网,维修临时桥梁,小队清理塌方,挖淤泥,填路基。成都铁路局在广元以北,Xi铁路局在阳平关以南。包(济)略(阳)段是重灾区,由铁路第一工程局由北向南推进。铁道兵第十师进入洪庆,从中路南北夹击。铁路桥工程局负责嘉陵江9号、11号桥的抢修;Xi安铁路局从略阳向北会合,负责沿线所有通信、信号、接触网、供电、房屋、清障的抢修,中小型工地抢修,铺轨、巡逻、警卫、配合。

在此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杨率中央代表团视察了灾区。铁道部部长刘、铁道兵第一政委、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陕西省省长于明涛先后到灾区视察救援工作,慰问参加救援的工人、家属和受灾群众。

8月30日,宝光段有线通信贯通,宝鸡、秦岭、凤州、略阳分别设立无线电台。

9月19日18,宝成铁路阳(关平)广(元)段开通。10 6月12 6月5438+00: 30,宝成铁路宝鸡至阳平关急通。经过对线路的全面检查、改造和加固,10月20日12全线恢复通车。1462小时42分钟交通中断。

此次抢修,共清除土石方98万立方米,架设临时桥梁7座,架设临时抢修线路9条,延长4.24公里,铺设5.45公里,架设临时通信线路14.10,000米,铺设电缆12,465,438米,新建接触网支柱240根,架设承力索65440根。抢修共花费28961,000元。

抢修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持续降雨,雨天作业,边修边塌,修完再塌,工作量加大,困难多,危险大。桥梁、路基、通讯设施被破坏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以及相互间的通讯都非常困难。但在中国* * *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类抢修部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克服各种障碍,突破各种困难,使抢修进度迅速,工期一次次提前。一家外国通讯社预测,修复宝光段需要两三年时间。但事实是,宝光段仅用了60个日夜就比原计划提前34天通车,创造了中国铁建史上的奇迹。

在极其艰苦的抢修条件下,抗洪抢险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在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中,有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中国基层组织,有身先士卒、甘冒生命危险的* * *成员,有在一线冲锋陷阵、指挥有力的领导干部,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无私奉献、主人翁意识很强的工人。他们书写了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英雄业绩。

丰州工务段管辖的线路是重灾区。灾后,段党委兵分两路,一路查看线路灾情,一路救助受灾群众。党委委员、副科长廖建军带领5名干部3天徒步80多公里,趟过13米至70米宽的13个泥塘,翻越40米和70米两个悬空轨排,摸清了丰州至宝鸡线路的灾情。两当站灾情严重,百姓缺衣少食。段党委* * *带领机关干部分四批分六个区间徒步,涉过六条宽几十米的泥石流,冒着生命危险,爬过狂涛,桥上只挂着两根电力钢丝。1批送来了盐和药品,第二批送来了被子和衣服,第三批送来了面粉。

被铁道部评为抗洪抢险模范的电缆工、助理工程师韩世海和郭等5人组成抢修通信线路队。他们背着装备在泥水中走了4天4夜,到达夹江梁河11号桥。此时,桥已经被冲走,200多米宽、20多米深的江面被泥沙和石块呼啸而下。第一次穿越被巨浪和滚石打退;第二次,他们远离桥台,冒着被坏浪卷走的危险,从上游游过来,奋力游了400到500米的距离,游过了河,接上了5对通信线路。随后,他们继续北上,每人背着几十公斤的皮线,冒雨爬过钢丝“桥”,冲破一条200米宽、齐膝深的泥石流,在洪庆站与另一支架线队会合,宝成铁路北段临时通信线路全部接通。期间,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跋涉220公里,22天修复97公里电缆。十几天没吃饱,经常十几个小时一滴水都不沾。两天,1斤挂面,1个南瓜,全是6个男生的口粮。

全国劳动模范、* * *委员、Xi铁路局工程处副处长刘云鹤,洪水过后被困在双石铺车站。先向南走到西坡站查看灾情,然后和几个铁路局一起向北走到宝鸡。大雨中,边走边看边记录。遇到断桥就翻沟蹚水或者翻越悬空的轨排。万一滑坡,爬过泥地。经过五天的努力,终于回到了宝鸡,沿途摸清了110公里的受灾情况。后来担任灾情严重的双石铺地区抢修指挥部指挥。他不带一兵一卒,冒雨徒步翻越秦岭,奔赴现场,现场组织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号称“五百兵”、“三百土八路”,展开了顽强的救援斗争。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当他遇到危险时,他勇往直前。关键时候,他站在前面,处处以身作则。一天下午,抓斗机在双石铺站外启动。新清理出来的铁轨歪了,道碴是空的。左边是一座山,右边是几十米深的悬崖。暴涨的嘉陵江水在悬崖下奔流,抓斗机的司机恐惧地停了下来。见此情景,刘云鹤下了车,站在路基边上,身后是悬崖,对司机说:“来啊,翻车,先杀了我!”他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道路,稳住了司机的心,给司机壮胆,顺利通过了危险区域。9月25日,第一辆蒸汽机车吹响号角,压马路。新铺的线路承受不了沉重的压力,机车掉下路面,正好停在弯道上,向河岸倾斜。河堤距离轨面一米,松软的路基随时可能下沉,让司机惊慌失措。刘云鹤找到三个小千斤顶,冒险钻到车下,爬上道碴,和两个年轻人一起晃动千斤顶。感动了在场的人,他们一起动手,刚刚启动了100多吨的机车。他再次举起黄旗,站在机车前鸣笛引导。在刘云鹤的推动下,他负责的路段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

年近六旬的聂家湾党支部书记潘天禄不顾洪水来时财物被淹的情况,组织员工先把三个不在家的员工的东西搬出去。接着,20多名老弱病残群众被转移到山上,得到妥善安置。他把上级空投的500斤面粉全部给了群众,却不要1。他看到一个从外地回来的员工没有食物,就把自己仅有的10斤面粉给了这个员工。站区的工人和家属都吃白面,他却吃玉米面。

在与洪水灾害的斗争中,一些工人为了打通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宝鸡东站抓斗机司机朱万成在清理双石铺至西坡之间的塌方时,每天黎明即开始工作,一整天直到天黑才下车,创下了每小时抓111斗的纪录。四天的任务两天就完成了。之后他主动出击,乘坐轻轨车检查工地时壮烈牺牲。

当时被洪水冲走的三名工人被冲走在西坡附近的隧道里。他们是为了保护建筑材料。

黄牛铺站一半被泥石流淹没。

杨家湾附近发生大面积滑坡。

两当站家属区因为嘉陵江大堤决口完全被淹,很多人连饭都没带出来。他们用铲子当锅炒玉米吃,开始靠空投。后来他们通过被冲垮的9号桥上的架空接触网(一手踩一手抱)从李家河运东西。当时李家河刚好停了一辆车,有一车(口粮)运粮食。

苏联熟悉宝成铁路(他们帮助设计和修建的)的情况,预测一两年内很难修复。这次洪水直接导致宝成铁路(甘肃境内)原西坡站废弃,包括灵官峡在内的线路全部废弃,两条长隧道(灵官峡隧道和琵琶崖隧道)直接过坎至洪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