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包的起源
包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就有馒头,但当时不叫小笼包,叫“小笼包”或“蒸饼”等等。灌汤包在清代非常流行,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关于汤圆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也就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揭竿而起,进攻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打浙江中部的金华城。因为守城的元兵早有防备,就把城墙加高了七尺,又在城门上加了一个万斤门。叛军攻打库亚九天,仍无法破城,只好在城外河边扎营。朱元璋和他的将领常遇春、胡大海非常着急,他们白天黑夜商量着破城的办法。一天晚上,常将军睡不着,在帐外来回踱步,思考着破城之计。突然,他发现城门悄然打开,万公斤重的闸门正在缓缓升起。只有袁兵和一群民工偷偷去河边挑水。常遇春急忙叫醒胡大海和起义士兵,向城门冲去。常将军把他的军肩背在万斤城门上,喊道:“兄弟们,冲进城去!”一瞬间,起义军成群结队地向城里冲去。常遇春肩膀被重重刹车。过了很久,他饿了。这时,刚从营里送来包子、汤等零食,常遇春让胡大海拉出来喂他吃包子和汤。常遇春是真的饿了。他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包子,一边不停地催促:“汤,包子,汤,包子……”胡大海看着肩上扛着万斤闸的汗流浃背的战友,给他喂了一个方案,让一个战士先把汤倒进包子里,再把包子喂到嘴里。常遇春吃了,觉得喉咙湿润,力气大。直到士兵冲进城内,他才放下万斤闸。后来,常遇春问胡大海:“那天你给我喂了什么好吃的,让我力气倍增?”胡大海笑着说:“是你叫的‘汤包’!”常遇春也笑着说:“要不是你的汤包,我早就被一万斤的刹车压死了。”后来,这个感人的传说流传开来,人们通过这个传说做汤包,很快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