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奥运会最后会造成巨额亏损?
三个基本因素提高了申办奥运会的成本,侵蚀了潜在的净收益。
1.首先,申办奥运会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场拍卖。潜在的经济租金只有通过潜在投标人争相投入更多资源的竞争才能耗尽。如果申办成功带来了额外的心理愉悦,最终主办方的预期经济收益可能完全为负。
2.其次,申办过程中存在不完全信息,候选城市无法准确知道申办成功的潜在收益,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赢家诅咒”——越是不切实际地高估潜在收益,越有可能不计成本地中标。所以最后的赢家往往发现得不偿失。
3.更重要的是,申办城市的奥组委往往代表着一些特殊利益,但他们却能从纳税人认为不划算的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特殊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地方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共事业等行业。举办奥运会意味着纳税人必须大量购买他们的服务。虽然上面讨论的股市研究认为申奥成功对大盘没有持久的正面影响,但一致发现这些行业的股票涨幅明显。组织申奥的地方委员会往往由这些行业的代表组成,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和专业优势向市民推销对自己有利的昂贵方案。除了商业利益,在很多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精英热衷奥运会的主要考量。奥运会的经济账这么难看,总有城市申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影响奥运会办不办、怎么办的人和普通市民不是一个账。
奥运会浪费人和钱,是国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造成的。事实上,没有必要为了举办奥运会而建造大量的新设施。如果没有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国际奥委会的苛刻要求,选民和工程行业等利益集团的博弈可能会有效控制成本。洛杉矶奥运会在财政上非常成功。专为奥运会建设的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奥运会总支出只有5亿美元,产生了13万的盈余。这是因为历届奥运会都因为政治冲突、恐怖袭击、财政超支等原因变成了悲剧和闹剧,导致洛杉矶只有一个比赛愿意申办。洛杉矶市政府提出减少新项目数量,引入私人资本,不需要纳税人承担任何费用,否则将拒绝承接。这时,毫无议价能力的奥组委不得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