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老城区为何多年未重建?
以下是详细介绍:
前几天在澳门采访,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老城保护得很好。老城区约3平方公里,占澳门总面积的1/10。地方虽然不大,但处处都保持着令人钦佩的历史风貌。
老城区里,大小不一的小巷纵横交错,像树叶的脉络,通向四面八方。街道周围的老建筑、老房子保护得很好,教堂和寺庙并存,各显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路面铺着葡萄牙鹅卵石,上面有童话般的黑白花纹,非常漂亮;小巷的路口有一片空地,一些大树下有石桌和凳子,供人休息,很舒服。
澳门老城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是因为人们对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有一个理性而清晰的认识。澳门文化局局长吴伟明说:“保护老城区的目的是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在这些街区,没有水泥森林,只有非常宜人的老房子。走在那里,仿佛走在16世纪的建筑理念中。是不是很奇妙很可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维护,比如商店的招牌都是小的,以免破坏建筑物的外观;街道也很干净,没有纸屑和杂物。在圣保罗牌坊里,右边是大堡纪念碑,左边是一栋老房子。问他为什么不打开?当地人说,为什么要拆?那里有这样的老建筑不是更好吗?
澳门老城的魅力在于新旧并存,中外共存,保护完善。在那里,人们可以感受历史的沧桑,缅怀过往的情怀,体味生命的温度。正因为如此,澳门老城于2005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世界遗产。
由此,回头看看中国大陆一些城市的做法,实在令人汗颜。在一些地方,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非常不力。为了进行一些形象工程,一些老建筑被拆除。“在荆州,好的历史街区、古迹都被拆了,古城里建起了四栋高楼,相当于在碗里插了四根筷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在北京,作为其鲜明标志的胡同已被拆除,一些著名的街角如东四、西单等被高楼大厦包围,让人找不到往日的风采和韵味。
这种现象频发,关键是思路出了问题。在某些人眼里,建设大都市就是多建高楼、多建高速公路,看似“气派”、“大手大脚”、“政绩”其实这都是大错特错。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城市无疑会焕然一新,但这不能建立在拆除旧建筑、破坏文物的前提下。相反,那些古老的建筑、文物和古迹应该像澳门一样受到珍惜和保护。老建筑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历史的载体。它们就像树的年轮,一圈圈地记录和反映着历史真相和故事。人们可以通过看事物、忆沧桑、观现实来探索历史的久远和深刻,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思想上的升华。如果这些老建筑不能保留下来,人们还能把乡愁送到哪里去呢?如果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沉迷于高楼大厦的数量,而去拆除古建筑,那是一件忘记祖先、割裂历史的蠢事,就是让城市变成水泥森林、空中楼阁。这是人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澳门保护老街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内地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应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