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定要背历史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占领胶州湾,进一步压迫山东人民。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助清灭洋”
“助清灭洋”的口号是爱国的,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义和团运动针对的是外来侵略。但是,这个口号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使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可以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但带有普遍性和排他性的色彩。
《辛丑条约》的影响;
巨额赔偿是列强对中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勒索;为了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百姓,使百姓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圈”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根据条约规定,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外交部的设立使清政府更容易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愿实施卖国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向中国勒索钱财,还重新建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高一一定要背历史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私人工厂的限制。中国掀起了一股兴办工业的浪潮。
19年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救国图存的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和郑。
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变法考》。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理论与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任《时事》主编时,曾发表《改革总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残暴,阐述改革求生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在公交车上写了一封信,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国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的“统筹兼顾,全盘贴现”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策纲领。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圣旨》,开始改革,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所有内容中没有被废除的是“史静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逐步将封建专制制度改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是又一次爱国救国的政治运动。它在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新学和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面对顽固势力的进攻,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改革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高一一定要背历史知识点。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得到大力发展,国力逐渐强大。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强大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因此制定了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战争时间:65438+7月0894
第一阶段:平壤之战、黄海之战。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台湾省和其他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借大量外债,这就方便了外国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投资获准在中国设厂,其他列强争相在中国设厂,援引“利益分享”条款,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资本输出和世界分裂的需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