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的民族文化
苗族锦鸡舞
金鸡舞起源于丹寨县排调镇,流传于苗族甘坳支系中身穿麻鸟短裙的亚民族之间。他们居住在马鸟、杨仙、叶盖、当造、、杨屋等村庄。方圆大约50平方公里,人口两万多。
金鸡舞在12年一次的祭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节日娱乐是金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青年男女的婚礼仪式、迎宾礼仪和“跳月”都要靠锦鸡舞。金鸡舞伴奏的芦笙,苗语称为“更拉”,又称“四滴水”。表演锦鸡舞时,雄性以芦笙为龙头,然后雌性排成一行,逆时针围成一圈跳舞。
2007年,丹寨金鸡舞荣获第一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总决赛最高奖,2009年第二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丹寨芒种芦笙祭祀乐舞再次荣获金贵州奖,奠定了丹寨县在贵州省乃至全国原生态舞蹈中的突出地位。在2009年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金鸡舞获得太阳神银奖,在杭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金鸡舞以最高分获得中国传统舞蹈金奖。
丹寨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求而创作的艺术,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包括女装、床单、被子、裹布、头巾、背包、包、背带、殡仪床单等。
苗族蜡染和蜡染技法可分为几何图案和自然图案。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偏爱图案自然的大花,形象生动,凝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图案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白为主,布满几何螺旋图案,图案结构交错一体。蜡染专家王于1983、1984两次赴美进行蜡染,被誉为“来自东方的艺术家”,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蜡染”。
石桥古代造纸
石桥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两岸悬崖而得名。最古老的造纸厂遗址位于大研脚下的岩壁下,天然石桥对面20米处。石墙大约100米宽,80米高。石墙前倾,可以遮风挡雨。这是一个极好的天然车间。里面有一股清泉,是造纸的最佳水源。1985年,古代造纸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苗族先民借鉴古代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木根、蜡叶、滑树、猕猴桃藤等原料。,并将其融入当地苗族文化元素。经过浸泡、打浆、蒸煮、蒸煮、漂洗、选料、装袋、开槽、抄纸和压榨。所以石桥古纸具有纤维长,拉力大,纯天然的特点。在法国古代造纸的生产过程中,从河沤、制浆、装纸、出锅到选料,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操作,没有使用任何现代工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活化石。
苗族服饰
丹寨县苗族甘坳支系有七个亚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佩戴自己的图腾作为饰品的习俗。保持原貌的最好办法就是“优雅的灰色”鸟服。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亚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尽力用刺绣或蜡染的技法来表现自己的图腾——鸟的图案,并将鸟的图案发展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对鸟的极端崇拜,造就了苗族“甘傲”支系服饰的艺术形象和魅力,揭示了“甘傲”支系的族源信息。“百鸟服”、“金鸡服”等蜡染服饰成为该分支鸟崇拜的集中表现和鸟文化艺术的经典。
苗族口头经典《家》
“贾”流传于丹寨县、凯里、、台江、雷山、都匀等县市。“嘉”是苗语拼音翻译,意为苗族经典。是当地苗族社会中最权威、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独特体裁,也是一种诗词歌赋的文学样式。“贾”分为十二枝,有的枝又分为若干“弦”或“花”,相当于汉语中的“章”、“节”,总长约二万四千行。《家》包含了古代苗族关于社会和自然的真理、起源、哲学、论证和判断的程序性内容,反映了古代苗族的自然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贾是苗族先民留下的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巫术的综合集成,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苗语
苗年(苗语“nengxnix”和“nengxnixnaol”)是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苗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这一带的苗族社会使用的是人类最早的历法——苗历,与汉族地区的“阴历”明显不同。苗族日历的开始是苗族新年。由于苗族特殊的宗族意识和“议郎”的社会管理原则,“苗年”在一个地区的所有苗寨都有按顺序进行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使得这些不同的苗寨在不同的“苗年”日子里,轮流成为苗区的狂欢中心。
“苗年”的主要活动有杀年猪、做糯米糕、祭祖、吃“年团扇”、跳芦笙等。在一些地区,还开展斗牛活动。